多爾袞說完這三字,抬頭向皇太極望去,雙眼之中,滿是熠熠之光。皇太極微微一頷首,示意他繼續說下去。多爾袞繼續道:“皇上,自我軍開始攻打遼西時,李嘯便安排手下,偷偷在地在這海參崴處,也就是原先明朝的木陽衛地界,修建一座與廟街堡類似的軍堡,意圖在鯨海邊上,再建立一個立腳點。據我軍哨騎來報,到現在為止,唐軍此堡才剛剛建好內城,外城還有一大半未建,這樣尚未建成的軍堡,豈非是我軍進攻的最佳選擇麼?”多爾袞這話一說完,旁邊立刻是一片同意聲,文武官員紛紛出口附和,皇太極亦是頻頻點頭。這時,卻傳來了一個反對的聲音。反對者,便是那俄羅斯督軍戈洛文。他一臉怒容,衝著龍椅上的皇太極大聲叫嚷道:“皇帝陛下,不是說好了,等遼西的戰事結束,就要與我俄羅斯帝國軍隊一道北上,去攻打雅庫茨克或者廟街堡嗎,怎麼會突然又改成去打海參崴呢?“聽了他的話,皇太極尚未回答,多爾袞已皺著眉頭說道:“戈洛文督軍,本王想請問你,為什麼一定要捨近求遠,舍易就難去打那雅庫茨克城與廟街堡呢?難道這海參崴之前地的唐軍,不是李嘯的手下麼?只要能在這海參崴之地,把李嘯這廝給打個慘敗,把他建在海參崴的軍堡據點給拔除,也是大大地削弱了唐軍,沉重打擊了李嘯啊。等到海參崴被平定後,你我兩國軍隊再揮師北上,攻打雅庫茨克城與廟街堡,不是會更容易得多麼?“給多爾袞這麼一說,戈洛文的臉色舒緩了很多,不過,他眨了眨灰藍色的眼珠,還是向皇太極稟報道:“皇上,希望我們兩國聯軍這次攻打完海參崴堡後,你能遵守諾言,去幫我俄羅斯帝國奪回雅庫茨克城。我真心希望,貴國能真的說話算話。“皇太極聽完翻譯,斜了戈洛文一眼,淡淡道:“俄國與我大清既已結成同盟,理當齊心,共同進退,你放心吧,只要拔掉了唐軍的海參崴堡與廟街堡,我國定與俄羅斯國一起,發兵北進,去攻打廟街堡和雅庫茨克城。“戈洛文得到了皇帝肯定的答覆,臉上頓顯滿意之色,他再不說話,退回一旁的朝臣行伍中。而這時,皇太極卻注意到,下面的一眾文武大臣中,各人雖然皆大聲附合,卻有一個人,正皺眉作深思狀。此人,便是新近投降的洪承疇。見到他這副模樣,皇太極料定此人必有不同意見,於是,他臉上堆起微笑,對洪承疇說道:“洪學士,朕看你似有心事,可是對此事有不同看法,若有不看法,可對朕如實言之。”見皇帝向自已發問,洪承疇一副從沉思中驚醒的表情,他急急出列,拱手打扦道:“皇上,微臣在想,若我軍要出兵攻打那唐軍的海參崴堡,雖可趁其尚未完工,而可對其發兵突襲,但聽睿親王言,此堡瀕臨鯨海,卻是極利於唐軍水師就近給予補給。這樣的話,我軍雖有突襲之利,只怕難於驟然攻下,而戰爭若遷延時日,對我大清國力卻會損耗甚大,對軍心士氣亦會大有損失,微臣淺慮,還望皇上慎行。”洪承疇此言一出,整個崇政殿中一片安靜。這時,多鐸冷哼一聲,晃著肩膀走了過來,在洪承疇面前站定,卻冷冷地說道:“洪學士,你一介文臣,如何敢這般妄議軍國大事。告訴你,本王尊你是我朝學士,才沒有出言訓你,但你自已要時刻記得自已的身份,不要以為從明朝投降到了我大清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聽了多鐸這沒頭沒腦的一頓訓斥,洪承疇氣得渾身發抖,卻又不敢發作,只能低了頭,兀自腿顫而已。“多鐸,不可對洪學士這般無禮,你速速退開。”還是龍椅上的皇太極給洪承疇及時解圍,他一聲厲喝,多鐸繃著臉,退回了朝臣班列。皇太極轉過臉,和顏悅色地對洪承疇說道:“洪學士,豫親王性子急躁,出言傷人,你不必與他一般見識。你所說的,甚有道理,朕在心下,亦是深以為憂。李嘯有水師之利,我軍在海上無法與其爭雄,根本無法阻止其從海路不停支援海參崴,這樣一來,戰爭極可能會遷延良久,而最終打成兩敗俱傷。若是這般局面,非是朕所願見到的結果。”多爾袞站出來,向皇太極稟道:“皇上,但凡打仗,哪有每件事情,都可盡利於我者,以臣弟看來,那李嘯縱有水師運送給養兵員之利,但我軍若能集結大軍,以勢若壓卵之勢,攻往海參崴堡,卻也未必沒有一戰而勝的可能。如果能在李嘯的水師反應過來之前,就一鼓作氣將海參崴堡拿下,卻是最好不過。那麼,在我軍拿下唐軍的海參崴堡之後,李嘯的水師就算再強大,卻也無能為力了吧。”這時,豪格也急急出列,向皇太極稟道:“汗阿瑪,睿親王所言甚是。依孩兒看來,若我軍能集結國中精銳,並且行動迅速,那唐軍極可能還未反應過來,就被我軍一舉殲滅了。若到那此,李嘯的水師再厲害,又復能如何?難道,他們的水師,還能上岸與我大清作戰不成?”聽了眾人的發言,皇太極沉吟不語。他仔細思慮了一陣,在心下詳細審計了一番得失,最終大聲下令道:“這攻打海參崴堡一事,睿親王與洪學士所言,均是有理,但朕以為,凡事豈可盡善盡美,又豈可便宜佔盡。若不趁唐軍尚無防備,且其軍堡尚未建成之際,立刻發兵攻打,爭取一掃而滅,朕心下,亦是萬分不甘心。所以這海參崴堡,朕卻是定要將其拿下,方是妥當。”見皇帝同意了自已的意見,多爾袞等人,自是十分高興。不過,皇太極話鋒一轉,又說道:“當然,洪學士所慮,亦是不無道理,乃是老成謀國之言也。故朕以為,我軍在將來的戰鬥中,一定要慎重行事,萬萬不可輕敵冒進,以致與李嘯這廝打成拉鋸戰,最終把這場戰爭打了個無休無止。所以我軍此番出征,一定要集中全部力量,包括俄羅斯部的軍兵,都要齊心合力,一同齊步攻擊,力爭以雷霆萬鈞之勢,把李嘯的海參崴堡,給打個稀巴爛!”皇太極說完,下面山呼海應,滿朝的文武官員齊聲應諾,氣勢十分驚人。崇禎十五年十月十五日。作好了一切準備的清軍,集結了十萬兵馬,由皇太極親自統領,以鋪天蓋地之勢,向海參崴堡大肆攻來。此時,海參崴地區的天氣已經十分寒冷,朔風凜冽如刀,彤雲滿布的天空中,雪花已然開始紛然飄落。海參崴地區,雖然臨海,卻是地勢臨茫,無險可憑,此時的木陽河,已凍結成了一條晶瑩玉帶般的冰河。就連海面上,都出現了許多細碎的冰稜,所有人都明白,也許再過了一個月,這裡的海面就會全部封凍住。唐軍主將李定國,站在因為下雪而被迫停工的修建工地上,一臉若有所思的神色。本來,他曾向李嘯誇了海口,一定要在下雪前將此堡完工,卻沒想到,今年天公不作美,從開夏到入秋,這雨水就沒怎麼停過,所以導致施工進度一直不快,拖拖拉拉到現在,外城城牆才只建好了一半,而現在,這大雪一下,整個海參崴地界,便會開始進入全面封凍時節,接下來,自已再想修也修不成了。想到這裡,李定國剛毅的臉上,竟閃過一絲愧色。他想起自已當初在信中,是如何信誓旦旦地向李嘯保證,說一定會完成這項築城任務,現在卻還是落了個尾巴無法結束,不由得讓李定國莫名惆悵而自責。雖然,因為李嘯對他十分信任,並不會因為他沒有及時完成這項築城而責罰他,但責任心極強的的李定國,心下還是暗暗自責不已。他知道,現在城堡若沒有築成,對於城防的壓力會有多大,而一旦敵軍大舉來攻,這尚未建成的外城城牆,極可能會成為被敵人攻破的關鍵所在。(以下為防盜版,稍晚更替)(以下為防盜版,稍晚更替)(以下為防盜版,稍晚更替)(以下為防盜版,稍晚更替)(以下為防盜版,稍晚更替)序論南明的歷史在我國史冊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了大順軍攻克北京以及隨之而來的清兵進入山海關問鼎中原以來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東抗清基地覆滅的各地反清運動的歷史。從不同的角度看,它是群雄爭霸,又是明朝的延續,也是清初歷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稱之為南明,是因為以崇禎皇帝朱由檢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業已覆亡,這段時期的戰鬥主要在南方展開,又是在復興明朝的旗幟下進行,而弘光、隆武、魯監國、永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擊清朝的暴虐統治,並不僅僅侷限於南方,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等地的抗清運動連綿不斷,波濤疊起,清廷統治者多次感到患生肘腋,不得不動用重兵圍剿。這是就地域而言,南明史的覆蓋面並不只限於南方。如果就時間來探討,南明史的上限過去和現在的史學家大抵是以弘光朝廷在南京繼統為標誌,本書作者認為南明的歷史應該從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被大順軍攻克、崇禎朝廷覆亡開始。這是因為朝廷雖然覆亡,明朝政權仍然控制著江南半壁江山,儘管在具體時間上(即1644年三月至五月)相差不遠,但我們應該著眼於全國形勢的演變,而不能拘泥於南明帝位的繼統。如果因為甲申三月十九日到同年五月初三日明朝統治區沒有皇帝(或監國)而把這段時間排除在南明史以外,就會在後來的歷史敘述中難以自圓其說,因為弘光帝被俘在1645年五月,隆武帝繼統在同年閏六月;隆武帝被擒殺在1646年八月,永曆帝繼統在同年十月,其間都有一兩個月的帝位空缺。“國統”三絕不等於南明史三絕,這是稍加思索就能明白的道理。同樣理由,南明史的下限不以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俘殺告終,而是以李來亨茅麓山戰役作為結束。當然,把南明史的下限一直拉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進軍臺灣,鄭克塽、劉國軒投降,也是一種認識和敘述的方法,因為鄭氏家族在臺灣始終奉行明朝永曆正朔,雖然皇帝和朝廷早已不存在。本書沒有采取這種方法,原因是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1673—1681)發生了三藩之變,其間鄭經是參與了的。三藩之變同明清之際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有密切關聯。三藩(若考慮到原定南王藩下的孔四貞、孫延齡夫婦、線國安等人,也可以說是四藩)的形成實際上是由於滿洲貴族因自身力量不足以征服全國不得不籠絡一部分漢族軍閥,而且這次變亂也確實帶有民族鬥爭的色彩;可是把三藩之變同南明史扯在一起畢竟不大合適。所以,在本書中敘述鄭氏家族事蹟僅限於鄭成功去世為止。入主中原以後,在較為先進的漢文化影響下,自身發展取得階段性的飛躍。清王朝在一段時期裡是朝氣蓬勃的,國勢相當強盛,對於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奠定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然而,就另一方面來說,滿洲貴族推行的民族歧視政策引起國內政局大動盪,打斷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正常程序,也是不容忽視的。歷史進展的事實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中國在明朝中期以前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中期以後在科學技術等方面已經逐漸落後,但是直到明朝末年中國同西歐國家之間的差距並不大,被大順軍推翻的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統治時期還是孜孜於引進西方科技,特別是火器和歷算,不少士大夫也拋除畛域之見,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知識,儘管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挽救行將滅亡的明帝國。清朝統治的建立是以全國生產力大幅度破壞為代價的,穩定後的統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稱之為康雍乾盛世。正是當中國處於這種“盛世”的一百多年裡,同西方社會發展水平的距離拉得越來越大。“盛世”過後不到五十年(如果按照某些學者吹捧康、雍、乾三帝的思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