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四百八十三章 冥冥自有定數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欲破龍脈,先掘屍骨,將這吸收著龍息的屍骨消滅,以此截斷龍脈與愛新覺羅家族的聯絡,這是斬斷龍脈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櫻裳所用的十方鬼鏟,也是與破術七星釘同樣的手法制成,只不過,煉製的時間要長些,需要七七四十九天,方可煉成。其原理功效,也是取其至陰至穢,讓鬼神避之不及。所有的人都看到,在飄泊大雨下,櫻裳小小的身體,劃過一道黑色的暗影,直衝到龍脈古樹之下。他圍著龍脈古樹兜了一圈,不停地用十方鬼鏟敲擊地面,彷彿在確定所埋屍骨的方位一般。很快他似乎確定了一處,隨即開始揮鏟猛挖。說來也怪,那龍脈古樹下,原本十分堅硬的地面,竟被他用十方鬼鏟輕鬆挖動,不多時,一個碩大的,似乎是黃銅製成金屬盒子,被櫻裳挖去。櫻裳一臉欣喜地,上下打量了了一番這個外表長滿了銅綠的金屬盒子,一把將它抱在懷中,便轉身便向方中吉跑去。這時,誰也想不到的意外發生了。這龍脈古樹上,忽地冒出一道黑氣,有如飛擲而出的一柄寶劍一般,從櫻裳的胸口,凌厲穿過。櫻裳大聲慘叫,口中鮮血狂噴,隨即倒地不起。抱在懷中的金屬盒子,一下子掉在地上。“櫻裳!”方中吉厲聲大吼,一臉扭曲的痛苦。只不過,現在的的他,卻是根本動不了,正用盡全力的道力,在抵禦天空中那龍脈召喚來的無數神魔,不讓它們衝破結界,以至下凡為怪。護衛在法壇旁的兩名唐軍士兵,互相對望了一眼,便一起疾疾跑去,想把那櫻裳與金屬盒子搶過來。不料他們方過沖去,這龍脈古樹上,又接連噴出兩道黑氣,將他們二人,從胸口齊齊洞穿。兩名唐軍士兵,連一聲慘叫都未發出,就撲地倒地身亡。“不要過去!這是龍脈吐息,中者必死!“方中吉對著一眾惶然不安的唐軍士兵厲聲大吼。遠處的李嘯,見到這情況突變,亦不覺皺起眉頭。看起來,這斬除龍脈一事,在這緊要關頭,卻是十分不順啊。怎麼辦?這種神秘怪誕之事,自已根本插不上手,現在唯一的指望,就是方中吉能夠自救了。李嘯正心下焦灼之際,忽見到,被飄泊大雨淋得一身精透的方中吉,忽然厲聲一喝,騰出左手,連點自已胸口的幾處穴位,隨即,他猛一張嘴,一股鮮血狂噴而出,全部噴濺在右手高舉向天的桃木劍上。見此情景,李嘯心頭一凜。他知道,方中吉此番作法,乃是用心中至陽之血,激發桃木劍的潛能。這樣做的話,當然會使桃木劍在短時間內道力大增,只不過,對施法者,卻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一聲有如劍鳴般的錚錚聲,桃木劍忽地放出豔豔紅光,然後,方中吉驟然收手,這桃木劍依然有如神助一般,停留在空中。隨即,方中吉在壇上連踏幾個奇怪的禹步,便衝著桃木劍厲喝一聲,桃木劍頂端一道刺目的紅光射出,直衝天空。隨即方中吉復雙手執劍,他從壇上騰空躍起,人劍合一的他,有如一道平地突時的閃電,嗖的一聲,向著龍脈古樹直衝而去。一道道黑氣,有如飛劍一般,向疾衝而來的方中吉激身過來。饒是方中吉一路上身形疾掠,躲開了許多道黑氣,但最終還是兩道黑氣,生生地貫穿了大腿與腹部。這種黑氣穿體,雖然在外表上不會留下傷害的痕跡,卻會對身體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傷,若傷臟器,必死無疑。方中吉僥倖沒有被射中要害,卻也受了重傷。疾衝而來的他,一聲狂吼,手中的桃木劍,有如一道激射而出的紅光,深深地扎入這龍脈古樹之中!以下為防盜,稍後替換。崇禎,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延續了十六年零三個多月,終於走到了它的盡頭。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的子夜,即十九日的凌晨即將來臨之前,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進入北京外城、內城,逼近皇城。千鈞一髮之際,走投無路的朱由檢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即景山)自縊身亡。他的死,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老祖宗朱元璋在1368年建立的明朝,在這一年(1644)宣告壽終正寢。李自成雖然推翻了大明王朝,但是他的大順政權在紫禁城的日子,不過區區四十天而已。由於招降明朝總兵吳三桂不成,他親自率領主力前往山海關征討,遭到滿洲鐵騎的突然襲擊,潰不成軍,倉皇退回北京。李自成進入紫禁城以後,遲遲沒有舉行登極儀式,到了大勢已去之時,四月二十九日,匆匆忙忙在武英殿舉行登極儀式,當了一天皇帝,第二天開始撤離北京。五月三日,清朝的攝政王多爾袞一行,在騎兵的護衛下,乘著鑾輿,浩浩蕩蕩進入朝陽門,直奔紫禁城。於是開始了清朝皇帝君臨全國的時代,這一年就是清朝的順治元年。處在由明朝到清朝的改朝換代轉折時期,崇禎十七年便有了特殊的意義。對於明朝的遺老遺少而言,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因而他們對於同樣亡國的李後主所寫的絕妙好詞《虞美人》中的亡國之痛——“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充滿了悽婉的共鳴,便不難理解了。清初,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上演時,離開明朝滅亡已經半個世紀了,據說,觀眾中那些依然留戀舊時代的人們被劇情感動得涕淚滿襟,唏噓不已,依然充滿感傷。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實在是一個悲劇時代。按照王朝的週期性規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延續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算不上短命。整個明朝,猶如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M,永樂、宣德時期出現了第一個高峰,它的標誌就是震驚世界的鄭和下西洋,被西方學者讚譽為“發現世界”的壯舉。此後逐漸走下坡路,到了萬曆第一個十年,由於內閣首輔張居正的改革,出現了萬曆中興,使得萬曆時期成為明朝歷史上最為富庶強盛的時期,締造了明朝的第二個高峰。但是好景不長,皇帝為了消除張居正“威權震主”的影響,徹底否定了張居正的政績,甚至以為他是“專權亂政”、“謀國不忠”。於是乎,萬曆後期政壇高層忙於朋黨之爭,忙於“窩裡鬥”,國事急轉直下。到了天啟時期,皇帝昏庸,朝廷大權落入大太監魏忠賢之手,形成“閹黨”專政的局面,正直的官僚不是被革職,就是被殺戮,政局腐敗透頂。朱由檢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繼任皇位的。他嚴懲魏忠賢及其黨羽,清查“閹黨逆案”,為遭受“閹黨”迫害的官僚平反昭雪,撥亂反正,希望再次營建一箇中興局面。然而時勢已經大變,東北的清朝羽翼日漸豐滿,明朝與清朝的戰爭屢屢敗績,滿洲鐵騎多次越過長城要塞,威脅北京及其周圍地區。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造反大軍,已成燎原之勢,馳騁中原。這兩股勢力,都想取明朝而代之。大廈將傾,狂瀾既倒,崇禎皇帝和他的大臣們,企圖挽狂瀾於既倒,然而心有餘而力不足,上演了一幕亡國的悲劇。在這一幕悲劇中,每個人都在演出悲劇,皇帝以悲劇謝幕,大臣們也莫不以悲劇收場。大明王朝無可奈何地走向滅亡,而且亡在一個頗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手上,不僅明朝的遺老遺少,甚至清朝的順治皇帝,都扼腕嘆息。其悲劇性就在於,並非亡國之君的朱由檢演繹了一幕亡國的悲劇。平心而論,朱由檢在明朝諸帝中,絕對不是一個昏君,說他出類拔萃,也毫不為過。他上臺以後,力圖挽狂瀾於既倒,由於問題積累太多,內部早已蛀空,頹勢難以挽回。無可奈何花落去,巍峨的王朝大廈,轟然倒下。朱由檢本人以自縊的方式殉國。這樣的情節,怎不令人黯然神傷!它以悲劇的形式,向人們展示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過程。我把這幕悲劇的細節儘可能真實地還原出來,目的是給予讀者歷史固有的深邃啟示,並非只發思古之幽情。就好像我們觀看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那樣,不必站在哈姆雷特的立場上,而是以超脫的眼光來遠距離觀察歷史。19世紀獨步歐洲史壇的德國曆史學家蘭克,一大貢獻是把歷史學變成一門科學。他的名言——歷史的敘述應該是客觀的、冷靜的、無色彩的——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境界。我想盡量向它靠攏,是歷史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接近歷史真相,而與形形色色的“戲說”劃清界限。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戲說”之風由來已久,人們一批評,編導們就藉口“我們不是編歷史教科書”來回敬。人們當然喜歡看有趣的戲,而不是乏味的教科書演繹。但是總不能老是讓大家看“關公戰秦瓊”啊!如果聽之任之,那麼長此以往,就會在觀眾中形成一種“話語霸權”,把戲說信以為真。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到了那個時候,可就麻煩了。當然,歷史學家也應該檢討,為什麼歷史著作老是寫得枯燥乏味,令人望而生畏?波詭雲譎、風雷激盪的歷史本來是有聲有色的、生動活潑的,歷史學家完全有可能把歷史寫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司馬遷的《史記》就是一個典範,他無須“戲說”,照樣引人入勝,十分“好看”。近來很暢銷的美國曆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著作的中譯本《王氏之死》、《曹寅與康熙》、《皇帝與秀才》等,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例證。他用“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他的研究成果,把史料融會貫通,以生動的文筆表達出來,眼光敏銳,視角深邃而又獨特,卻又十分“好看”由此可見,追求“好看”,不一定非“戲說”不可,也就是說,“好看”不必以犧牲歷史真實為代價。歷史作品的生命就在於真實,沒有了真實,再“好看”也是沒有意義的。這也可以說是我寫本書所遵循的原則。書中所寫的都是真實可信的,也就是所謂信史,都有歷史文獻的依據,都有案可查。但是作為大眾讀物,不必引經據典,一一註明出處。這樣就可以減少許多閱讀障礙,在生動的情節、流暢的文字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如果在輕鬆的閱讀之後,各位可以從一個王朝走向滅亡的悲劇中,獲得這樣那樣的啟示,那是歷史本身的魅力。我只不過是把這種魅力傳達給各位而已。從朱常洛到朱由校朱由檢,明朝的末代皇帝,即明思宗,因為他的年號是崇禎,所以也被稱為崇禎皇帝,出生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當時他的祖父朱翊鈞(明神宗)在位,他是皇太子朱常洛的第五個兒子。萬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二日,朱翊鈞去世,八月初一日,朱常洛繼位(明光宗)。朱翊鈞由於寵信鄭貴妃,很想傳位給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遭到朝臣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對,才不得不傳位於太子朱常洛。在宮廷內部權力鬥爭陰影下成長起來的朱常洛,長期受到壓抑而謹小慎微。登上皇位,對於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他的父皇朱翊鈞,晚年為疾病所困擾,很少臨朝聽政,中央政府幾乎處於癱瘓境地。他接手父皇留下的爛攤子,力圖整頓紊亂的朝政,擺脫困境,日理萬機,事必躬親。然而,他自幼羸弱多病,成年後又沉迷於酒色,一旦超負荷運轉,身體難以承受。父皇的遺孀鄭貴妃,頗有政治野心,希望自己的兒子朱常洵能夠取而代之,不懷好意地送來一批美女,供他享用。每天退朝後的夜宴,宮女奏樂,翩翩起舞。就寢時,龍床上常常是兩名美女輪流“御幸”。本來單薄的身體,哪裡禁得起如此折騰,朱常洛終於病倒了。鄭貴妃指使原來在她身邊侍候的親信太監、現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御藥房太監崔文升,讓朱常洛服用通利藥——大黃,致使病情加劇,一晝夜腹瀉三四十次,進入虛脫狀態。以後,又在鄭貴妃的授意下,讓朱常洛服用稱為仙丹的紅色丸藥。九月初一日五更,朱常洛一命嗚呼。這位明光宗,在位僅僅一個月,成為明朝最為短命的皇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