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趙傑與葡萄牙人們懊喪的表情,李嘯心裡亦在惋惜不已。
只不過,他並未就此責怪他們,因為李嘯知道,在這個明末時代,想要成功鑄成一門火炮,到底有多難。
19世紀中期以前,不管東方或西方,因為鑄造工藝不成熟,火炮鑄造的廢品率其實是相當高的。
《火攻挈要》中記載,由於當時鑄造工藝尚不十分穩定,即使是在火炮技術相對成熟的歐洲,“鑄十銃能得二、三銃可用者,便稱高手”。也就是說,鑄炮的廢品率可高達7o~8o%以上!同時,因為廢品率太高,還導致火炮的鑄造價格,長期高居不下。
李嘯記得,歷史書上曾說過,此時火炮鑄造廢品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個就是,炮管內外的冷卻度差距問題。由於這冷卻度的差距,炮管鑄造時,稍不注意,就會在冷卻時因為熱脹冷縮而在火炮身管產生裂痕。而一旦炮管出現了裂痕,自然就是廢品一件了。
另一個是,炮管的內應力不均勻的問題,會使炮管在內部出現細小的裂縫,這些些細小的裂痕,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而是隱藏在管壁金屬內部,一經打放,就會暴露出來。
所以,當日登萊巡撫孫元化就規定,每次造好的火炮,即使在檢驗外表合格後,還均需作三次試放。
也就是,在炮管內填滿火藥但不裝炮彈,連續打放三次,再檢查管壁無裂痕者為合格。如果管壁有內傷,一定會在這三次打放中,裂開暴露,這樣的炮管,也就只能淘汰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