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問孫承宗:“恩師,您還進京嗎?”
孫承宗道:“去,怎能不去呢,聽了你的解釋,我還必須進京面聖,看看皇上對這個摺子是怎麼說的,不過,不帶軍隊去了,就你,袁方你跟我去一趟京城。"
“學生從命!”
……
魏忠賢聽說孫承宗要進京面聖,當時被嚇壞了,他知道孫承宗一定是為楊漣彈劾自己而來的,準備進宮裡面求朱由校救他的性命,王體乾將魏忠賢勸住:“廠公,孫承宗只帶了一人進京,您何必如此慌張!”
“他真的設有帶軍隊前來?”
“設有。”王體乾道,“假如他真的帶軍隊來我們反而不怕他了,完全可以給他定一個謀反之罪。”
有了王體乾的這句話,魏忠賢心安了許多,他問王體乾:“現在該如何是好?”
這次楊漣彈劾魏忠賢的危機就是王體乾為他在朱由校面前化解的。
現在王體乾己經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了,魏忠賢被升任東廠提督,就提拔了王體乾,而王體乾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按照以往的規矩,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地位是在東昌提督之上。但是王體乾為了避讓魏忠賢,便將自己置於魏忠賢之下。
當時楊漣上呈的奏疏到了未由校這兒之後,朱由校把魏忠賢叫了過來責問魏忠賢,同時讓王體乾在一旁誦讀楊漣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條罪狀。
然而王體乾在誦讀奏章的時候,故意將奏疏中關鍵的句子和事件遺漏不讀,這些中切之語不能上達聖聽,楊漣的目的自然沒有達成。
現在魏忠賢問王體賢,孫承宗進京如何是好時,王體乾寬慰道:
“廠公無需多慮,您知道跟隨孫承宗的是誰嗎?”
“是誰?”
王體乾笑道:“是袁方。”
魏忠賢叫說是袁方,一百個放下了心,他知道袁方必定會像王體乾一樣盡力為他魏忠賢說好話的,所以他打消了去宮裡面求皇上的想法,安心地坐等孫承宗進京。
魏忠賢這個人是深受朱由校信賴的,歷史上,朱由校在臨死前曾專門叮囑他的弟弟朱由檢說魏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大明江山的。
魏忠賢主政期間,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由此而看出,魏忠賢也不是史書上記載的那般無惡不作。
眾所周知,明朝是在朱由儉手上滅亡的,而朱由檢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魏忠賢,魏忠賢死了,就成為了東林黨一黨獨大的天下,明朝亡亡於流寇,亡於東林黨。
朱由校在位的時候,有名的民變只有一次,就是蘇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記記載的就是那件事。而朱由儉做了皇帝,民變那都不叫民變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麼闖王,闖將,闖塌天,無奇不有。
為什麼朱由校在世時魏忠賢亂政那麼厲害人民卻不造反,而朱由儉上位卻有那麼多人造反?
要知道,朱由校是個木匠皇帝,不理朝政,而朱由儉卻是不貪財,不好色,每天新自理朝十幾個小時,衣服上還打補丁的勤儉又勤奮的皇帝,他卻把江山給丟了。
為何?
萬曆朝張居正時工商業得以迅猛發展,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魏忠賢上臺的一項政策就是收工商稅,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朝廷沒錢,當時遼東邊防和軍隊是要錢的,魏忠賢透過大力征收工商稅使得邊防的錢得以著落,而且朱由校的國庫的錢還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上臺了。
?
東林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皇帝收工商稅,每當皇帝說沒錢要徵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朝廷焉能與民爭利”之類的話。
在天啟年間,江南光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進賬,而崇禎的時候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那麼不徵工商稅打仗的錢哪裡來?這一筆稅就算在農民的頭上了,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礦稅。有錢人不用交稅,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窮苦人卻是連年加稅,而且東林黨一幫子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使得很多人失業,其中就有一個叫李自成的人。
天啟年間蘇州發生民變,而陝西那裡的窮苦之地為何卻沒有?因為蘇州那邊的人有很多有錢人,魏忠賢的政策已經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記裡面有幾個人就是商人。陝西那邊,魏忠賢沒有加那些農民的稅。有飯吃誰去造反?
也許你會說,崇禎時期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哪朝哪代沒有災難?為什麼天啟時期沒人反,到了崇禎年的時候造反的人那麼多?就算是退一萬步說,都小冰河時期了,農業大幅度減產,為什麼朝廷還是往農民頭上加稅,而不收有錢卜的稅?光種地要收稅,開礦不交稅?做生意不交稅?有人說東林黨清廉啊,從不妥協啊,為國盡忠啊什麼的,東林黨真的清廉?清朝入關的時候錢謙益家的錢連滿人都為之瞠目,為國盡忠?後來他投降了,東林黨從不妥協?就是因為他們不妥協才使得明朝喪失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當時楊嗣昌說攘外必先安內,先和韃子談判,盡全力把流寇剿滅了再說,然後就一幫子東林黨人說什麼天朝安能屈服於蠻夷之類的話,明朝不是東林黨弄沒的是誰?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朱由儉撞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只有一個王承恩!!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朱由儉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他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含意了,但是悔之晚息已。
這一次,魏忠賢在袁方和王體乾的協助下,戰勝了東林黨人的瘋狂攻擊,為後面的寧遠大捷墊定了基礎,排除了東林黨人的干擾,要知道,東林黨人對袁方也是恨之入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