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對朱童蒙道:“你好自為之吧,別在天津衛給魏公公惹事!”
朱童蒙再次給袁方磕頭:“小人明白,小人明白!”
袁方道:“明白就好,如果想早點回京就給夾起尾巴做人。起來吧!”
朱童蒙起身笑嘻嘻道:“小人正是這樣做的,袁大人您看,我這一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不就是不想張揚嘛!”
“謹記魏公公的話,告辭了!”
“袁大人!”朱童蒙把袁方喊住了,“多謝袁大人!”
袁方已經轉身邁步,他停下腳步回頭問:“感謝我什麼?”
朱童蒙道:“你把首善書院砸了稀巴爛。”
“我是奉了皇上的御旨行事,你不必感謝我。”袁方說完就邁步向大門走去,一句話都沒有機會說的太監劉榮緊跟著袁方。
這時候袁方聽到裡屋有人說話了。
“山海道請留步,文煥有事相求!”
文煥是誰?袁方並不認識,但是他還是停下了腳步。
這時從屋裡走出一人來,這人五十上下,身穿七品文官服。
袁方一臉的茫然,此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見面先磕了三個頭,然後才滿臉堆笑地介紹自己。
這人叫倪文煥,是都察院的一個御史,現在也是閹黨成員,而且是崔呈秀把他拉進來的,提起崔呈秀,這位倪文煥還要稱袁方一句爺爺呢,因為崔呈秀走的就是袁方的門路,才成了魏忠賢的幕僚。
倪文煥一開始不知道外面來的是誰,所以他躲在屋裡一直沒出來,當他聽清楚了來人正是祖爺爺袁方,所以他才得意忘形地出來相見。
袁方知道了倪文煥的身份,便問:“你有何事?”
倪文煥從衣袖裡取出一份摺子,道:“文煥剛擬了一份摺子,準備明日呈上去,現在碰到山海道,還請您過目。”
他一邊說一邊將摺子遞給了袁方,袁方接過摺子開啟來看了一眼,原來這是彈劾東林黨人搞的那個首善書院的摺子,其彈劾的物件是周宗建。
去年鄒元標設立首善書院的時候,就是由周宗建實司其事的,鄒元標被朱童蒙彈劾回鄉了,周宗建卻還在京城任職,今年是京察之年,東林黨和閹黨正是相互攻擊最激烈的時候,倪文煥怎可放過周宗建。
袁方對於黨爭不感興趣,但是摺子上面的一段話倒是挺對袁方的胃口。
摺子上說首善書院“聚不三不四之人,說不痛不癢之話,作不淺不深之揖,啖不冷不熱之餅。”
因為袁方對這位倪文煥不是很看重,所以他只是過目了一下就把摺子交還給了倪文煥,並沒有給他提什麼“寶貴意見”。
倪文煥恬著臉道:“山海道您已經看過了,是不是在上面籤個字,這份摺子算我們兩個的,而且您的大名寫在前面。”
袁方道:“我雖然不反對,但也不贊同你們這樣搞。首善書院都已經被我砸了,你再彈劾這件事還有什麼意義嗎?”
倪文煥道:“意義可大了,雖然鄒元標被趕下了臺,但是周宗建還在朝堂上躥下跳,我們不把他趕回老家,他還要禍害人的。”
袁方道:“禍害人到不至於,我反對他們是因為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而把國家的利益拋擲腦後,不去喚醒熱血青年保家衛國,而空談孔孟之道。就這樣吧,我有要事在身,告辭了!”
袁方說完就走向大門,一句話都沒機會說的劉榮緊跟在袁方的後面,郝搖旗站在大門中央,他把袁方和劉榮讓出大門,自己最後一個走了出來。
從朱童蒙的院子出來,袁方沒有返回碼頭,他直接去拜訪李邦華。
這次他沒有去李府,而是去了巡撫衙門,他人劉榮和郝搖旗在外面等候,自己一個人走進了巡撫衙門。
李邦華是鄒元標的同鄉,又是同窗好友,可以想象,他的衙門裡東林黨人佔絕對的多數,所以袁方在巡撫衙門是不受歡迎的。
他一進衙門就受到白眼,雖然他們礙於李邦華的面子而不敢對袁方說什麼,但是這些人一個個都好像的吃了火藥,對袁方是怒目而視。
袁方來到李邦華的值房,李邦華正與一人在談話,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倪文煥要彈劾的周宗建。
袁方來到李邦華面前行禮道:“袁方拜見巡撫大人!”
李邦華連忙起身微笑道:“山海道來了,本督正等你了,快請坐!上茶!”
巡撫衙門的差役急忙去為袁方斟茶。
坐在一旁的周宗建卻坐著不動,袁方沒把他放眼裡,也不跟他打招呼。
袁方對李邦華道:“李大人,我在碼頭上看到您調給我的一千水師全都是新兵,我奉了皇上御旨出海,您是讓我帶您的新兵在海上練兵嗎?”
李邦華道:“賢侄誤會了。本督是有三千海防營精兵,剛過完年他們就調出天津衛協助令尊守海島了。”
袁方道:“原來如此。拿我還得感謝李大人,不僅調撥了一千水師給我,還提供我們的補給。”
李邦華提醒道:“本督給你們的補給只夠一個月的,你們在溫州可以得到一次補給,在泉州也可以得到一次補給,所以這次航行你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袁方請求道:“李大人能不能多調幾艘海滄船給我們,最好是把火炮都配齊全,我聽說海上時常出現海盜。”
李邦華同意袁方的請求,道:“在東碼頭有六艘海滄船,本督下令這六艘海滄船全部編入你的船隊,這些你滿意了吧?”
“多謝李大人!”
此時,坐在一旁的周宗建插了一句:“枉了巡撫大人對你這般好,你卻幫著惡人欺壓我東林人士。”
袁方轉向周宗建道:“我知道你對首善書院的事情耿耿於懷,我是奉旨行事,巡撫大人也是知道的。”
周宗建輕蔑道:“什麼奉旨行事,你奉的是魏忠賢的旨吧?魏忠賢給你什麼好處,你如此的為他賣命?”
袁方義正言辭道:“請你言辭放尊重點,我是大明的臣民,只為國家獻身,更不會為了一點私利而出賣自己的靈魂!”
袁方的氣場太足了,他的凜然正氣讓周宗建無從反駁。
李邦華撫掌道:“說得好!大明就是缺少這種正義之氣魄呀!”
周宗建抓耳撓腮地向袁方擠出一句話:“魏忠賢乃千人所指、一丁不識的宦官,你真拿他的話當成了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