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字宗豫,號介庵,浙江永嘉人,明朝首輔,他是明朝內閣初創期間的重臣,歷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著有《省愆集》等。
黃淮的父親為了避禍,隱居山中,用心教導黃淮讀書,黃淮少年聰穎,5歲就能寫詩。31歲的黃淮進京趕考,一舉考中進士,朱元璋看了黃淮的試卷後,對名將耿炳文說:“黃淮的才華,恐怕不在他的老鄉宋濂之下。”因此,賜黃淮為中書舍人,時常讓黃淮發表自己的政見。
朱元璋駕崩後,建文帝登基,黃子澄建議削藩,黃淮認為不妥,建文帝最終選擇重用黃子澄而冷落黃淮。朱棣登基,聽聞黃淮早年曾反對削藩,因此召黃淮入朝,當時朱棣剛登基不久,靖難之役後國家出現很多問題,黃淮針對這些問題給朱棣提出一系列的建議,每條建議都非常合適,朱棣經常邀請黃淮入宮問政,二人時常聊到深夜。
朱棣成立內閣,第一批進入內閣的大臣有7個,分別是:解縉、楊士奇、楊榮、黃淮、胡廣、胡儼、金幼孜。這7人都是當時的飽學之士,平時幫朱棣處理日常的政務,他們類似於宰相,和宰相不同的是,內閣只有議政的權力,最後的決策還是得皇帝批准。這7人中,朱棣雖然欣賞解縉的才華,欣賞楊士奇的睿智,但缺讓黃淮任首輔。
黃淮雖然是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但他在首輔任上只幹了3個多月,不久就被調到翰林院編修。朱棣登基後,面臨最大的困擾就是太子人選,因為嫡長子朱高熾身材肥胖,而且略有殘疾,次子朱高煦和朱棣非常相像,並且在“靖難”中立下赫赫戰功。所以,朱棣非常猶豫,黃淮和解縉等都是傳統的儒生,他們都支援嫡長子繼承製。因此,在朱棣詢問二人的意見時,黃淮和解縉不約而同的建議“立長”,朱高熾成為太子之後,黃淮也成了太子黨的核心成員,但這遭到了漢王朱高煦的記恨。愛閱小說app閱讀完整內容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