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燮,字南容,北地靈州人,東漢大臣,涼州北地郡的傅氏為西漢時傅介子、傅寬之後,身長八尺,面有威容。黃巾起義爆發,以護軍司馬跟隨名將皇甫嵩出征,在兗州東郡蒼亭大破黃巾軍,位居首功,授予安定都尉,中平三年,以議郎拜漢陽太守,四年,涼州刺史耿鄙不聽傅燮勸阻,舉六郡士兵出征,士兵譁變,傅燮死於陣中,追諡為“壯節侯”。
傅燮少年時遊學國都洛陽,後被北地太守範津舉孝廉,因為範津居喪,自棄仕途為恩主守喪三年,後來傅燮出任護軍司馬,跟隨名將皇甫嵩討伐黃巾。行軍至潁川郡時,傅燮見戰事變亂,蒼生塗炭,遂上奏彈劾奸黨,指出“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天下之禍,不由於外,皆興於內”,即黃巾之亂因為漢朝內部政治腐敗而起,力請漢靈帝革新政制,驅除奸黨,靈帝雖不採納,卻也欣賞他的膽識,亦不加罪,而宦官首領趙忠見到傅燮奏書,甚為厭惡。因此當漢軍於東郡蒼亭之戰大勝黃巾軍,斬首七千,擒黃巾渠帥卜巳、張伯、梁仲寧等,而傅燮獻策破敵,位居首功,戰後卻不得封侯。
涼州名士韓遂等人勾結羌虜,起兵作亂,舉州皆反,這場大規模涼州羌人叛亂,本是百年來漢羌戰爭的延續,亂軍主力正是祖祖輩輩對抗東漢政府的羌胡們。因剿滅黃巾軍而被譽為大漢首席名將的皇甫嵩,率軍進討涼州叛軍不利,叛軍長驅而入,殺到關中地區,舉朝皆驚,於是司徒崔烈等高官竟於公卿百官朝會上,提出放棄涼州,漢靈帝猶疑間,傅燮挺身而出,厲言:「斬司徒,天下乃安!」讓棄涼派首領崔烈心膽俱裂,一時失言,而後傅燮慷慨陳詞,痛陳涼州對帝國的戰略意義,漢武大帝開疆列置四郡,實為天下要衝,國家籓衛。廟堂三公欲棄萬里疆土,豈不知讓胡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必為天下大患,一言既出力挽朝局,終令昔年漢武帝霍驃騎的心血不致東流,涼州傅燮是以簡在帝心,名動天下,後來三公九卿位每有出缺,傅燮必是朝野屬意之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