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字慈明,東漢潁陰人。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是“荀氏八龍”中的第六位,若論才學,則數第一。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荀彧的叔父。幼好學,年十二即通《春秋》、《論語》,研思經典,不應徵命,達十餘年。延熹九年,太常趙典舉荀爽至孝,拜郎中,對策上奏見解後,棄官離去。為了躲避黨錮之禍,他隱遁漢水濱達十餘年,專以著述為事,先後著《禮》、《易傳》、《詩傳》等,號為碩儒。董卓專權時,復徵爽,爽欲遁去,吏急止之,拜平原相,行至苑陵時又追拜光祿勳。任職三天又策拜為司空。爽自布衣升為三公,僅九十五日。與王允等欲共圖卓,會病死,著有《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公羊問》,共百餘篇。
荀淑。為戰國荀卿第十一世孫,品行高潔,學識淵博,鄉里稱其為“智人”,曾徵拜郎中,再遷升當塗長,當時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為師,後出為朗陵侯相。荀淑辦事明理,人稱為“神君”。
荀淑有八子(儉、緄、靖、燾、汪、爽、肅)均為東漢末年和曹魏時期的名士,人稱“荀氏八龍”。如荀爽,十二歲通曉《春秋》,自布衣始,九十五天官至“三公”。荀淑侄子荀曇的孫子荀攸是曹操的謀士,曹操稱讚他“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荀攸是荀淑的孫子,濟南相荀緄之子,曹操的重要謀士,官至尚書令。傳說荀淑死後,八子在冢頂各植柏一株,故稱八柏冢,冢西北有散冢八個為八子葬處,時曠年久,八冢已為平地。八龍冢呈園形,高約5米,周長約100米。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