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建元十八年秋,也就是公元前七四八年,在鄢城之戰後,晉、楚兩國使者互訪,謀求媾和。
宋國國君,宋公,子司空得知這一訊息,便決定進一步促成秦楚兩國修好,從而彰顯宋國作為公爵國,大國的地位。他主動出來斡旋,奔走於晉楚之間,以調節晉楚關係,促成晉、楚結盟。
此時的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鄭國等春秋時期的強國,都想進行一次天下諸侯的弭兵。
於是同年十月,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魯國、衛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十四國在宋國的西門之外舉行會盟。
列國代表為:
晉國國君,晉侯,姬仇;
楚國國王,楚王,熊通;
秦國國君,秦伯,嬴超;
齊國國君,齊侯,呂購(姜姓);
鄭國國君,鄭伯,姬掘突;
魯國國君,魯侯,姬弗涅;
衛國國君,衛公,衛揚(姬姓);
宋國國君,宋公,子司空;
蔡國國君,蔡侯,姬措父;
陳國國君,陳侯,媯(音同“歸”)圉(音同“雨”);
許國國君,許男,姜悅;
滕國國君,滕侯,姬慈;
邾國國君,邾子,曹夏父。
弭兵會上,晉楚兩國,殺氣騰騰,互不相讓。
楚王熊通在登上會臺前,自己在外衣裡邊穿上皮甲,並且也讓自己的護衛照做。
楚國司馬鬥廉說道:“王上,會合諸侯的軍隊,而做別人不信任的事,恐怕不可以吧,諸侯盼望得到楚國的信任,因此前來順服。如果不信任別人,這就是丟掉了所用來使諸侯順服的東西了。臣卿王上作為諸侯之伯,不必穿皮甲而失信於諸侯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