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根看到孔泰隨手拿了幾根銀條過來,眼睛都直了。在大明朝,不缺銅錢,可是缺白銀啊。
眼下還是正德朝,葡萄牙人尚未抵達華夏,日本石見銀山也尚未開採。所以,眼下明朝的白銀非常稀缺。
怎麼說呢,明朝目前的金銀比價,大概在1比5道1比6左右。也就是說,五六兩銀子,就能換一兩黃金。而在歐洲,則是1比12。當然,隨著美洲白銀的開採,以及石見銀山的開發,16世紀中後期,歐洲金銀兌換比會上升到1比15,再提高到17世紀的1比20。但明朝,直到1600年,還是1比8的兌換比。
按理說,明朝現在這麼缺白銀,一兩銀子應該能換許多銅錢吧?道理是這樣,可明初的時候朝廷曾下過死規定——1兩銀子=1000文銅錢=1貫寶鈔……
當然,寶鈔因為明成祖朱棣濫發,導致貶值嚴重。後來,到了正德年間,直接廢止了。但是,白銀和銅錢的兌換比,卻是延續了下來。
不過,對於普通百姓而言,白銀是很罕見的,普通人購物,還是身上帶著大把的銅錢,用繩子串著,跟後世別在腰帶上的鑰匙扣似的,叮叮噹噹的,而卻重很多很多。
一般而言,只有富戶人家,家裡才有金銀收藏。在普通百姓眼裡,白銀就是財寶的象徵。
而孔泰拿出來的銀條,是正宗的波西米亞銀條,純度很高。因為馬林知道,明朝人很精明,對白銀鑑別手法很多。用歐洲那種劣幣,在大明是行不通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