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庠似乎也被王建的豪言壯語感染了。
想當初,他正是看中了王建的這份強硬和彪悍,可稱得上梟雄之姿,才舉邛州來降,並盡心輔佐。
也不看看如今是個什麼世道,還容得下半分心慈手軟麼?
只有背靠在一座足夠堅硬的大山下,方可遮風擋雨,得一寸安度之地……
可要與朝廷大軍相抗,卻也並非易事,周庠問道:“朝廷已今非昔比,橫掃關內、氣勢正盛,又攜關中數十萬大軍之威,若決心侵入三川,好比風雨滿樓……大帥可有抵禦之策?”
王建自是有主意的人,可他並不急於回答,反問道:“府君有何良策?”
周庠卻執意道:“所有計策,均出自於大帥,職下人微言輕,至多參考一二。”
言下之意,還是要王建先說。
既如此,王建也不再推諉,摸了把串臉髯須,讓它們在自己手心裡緩緩劃過,而後道:“蜀地之險,非在蜀內,而在四面蜀道難越、雄關險隘遍地。”
話無需明說。
周庠自是瞭然,王建的意思是扼守蜀道,拒朝廷人馬於蜀地之外。
可問題是,西川是蜀地的中心,卻不控有蜀道。入蜀的通道,峽江水路今握在成汭手中,而陸路握在漢中的楊守亮和劍州的楊守貞手裡。
朝廷自關中南下,走的自然是陸路。
周庠很自然地問道:“大帥之意,是要趁朝廷入蜀之前,搶先攻下川北諸地,控住蜀道險關?”
用人不疑,王建毫不隱諱,點頭應道:“我曾與楊守亮同帳為將,深知此人,謹小慎微,雖膽略平平、難有武功,但守成有餘,加之其經營漢中七八載,根基深厚,想要從他手裡奪走漢中,短時間內並不可行。過漢中,沿蜀道而下,依次為利、劍二州,其中劍州為楊守貞所有,此人眼高手低,又兵微將寡,不難拿下。而劍州境內有劍門天險,據有此地,可抵千軍萬馬,進而徐圖利州……只要這二地在我手裡,便是朝廷有百萬人馬,也難入蜀地一步,又何懼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