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契丹人的處置,李信並沒有這權力。
但是對於遼東地區,他還是有處置權的。
“以糧濟工!”
坐鎮遼陽城,面對混亂缺糧的局面,李信大刀闊斧道:“幽州,濟州島,還有大量的糧食,除了提供軍糧外,其餘的都用做救濟糧。”
“修渠鋪路,讓他們一個個都得有事做。”
一聲令下,遼東瞬間震動。
十萬唐兵,沿著官道順延,不斷地鎮壓路邊的鄉鎮,村莊,城池。
數十萬渤海人迫於無奈,糧食與軍隊的雙重壓力,只能接受這種賑災模式。
亦或者說,在契丹人與唐人之間,渤海人寧願接受唐人的領導。
說白了,還是契丹人對遼東的剝削太厲害,賦稅七成有餘,幾十年來的造反不計其數。
在遼聖宗還沒有大規模的漢化之前,這些地方絕對是不穩定的。
除此之外,文化上的認同,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被契丹人統治,那是以野蠻統御禮儀之邦,渤海人雖然被打服了,但心理上的優勢,卻怎麼也去除不了。
比如,遼東地區,與幽州一樣,都是南面官制度,施行州縣制,直接默然渤海人等同漢人。
也不怪契丹人如此。
渤海人農耕為主,說漢話,穿唐衣,讀四書五經,又融合了安史之亂後的遼東漢人,自然相似度極高。
所以,李信一邊恢復地方州縣的統治,將原來的官吏復位,又尊崇三老,仿若中原一般,恢復了地方秩序。
再之後,就是以工代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