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開始,好像能夠呼風喚雨的石油輸出國組織,現在距離被華爾街擊敗已經不遠了,一個表現就是,於去年,也就是一九八五年,完全失去了對油價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兩大標準原油油價: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和北海布倫特原油。
在西方媒體打造“原油過剩”的巨大輿論當中,國際原油價格輾轉下降,從一九八零年的每桶超過三十五美元,跌到今年的每桶二十七美元。
更有在石油輸出國組織裡擁有實際領導權的沙特,貌似因為不滿產油國之間的勾心鬥角、心口不一,而發脾氣,懲罰性地突然猛增產量,導致國際油價一度暴跌到每桶七美元,讓那些生產成本高的產油國,尤其蘇聯,受到重創。
紅色帝國又趕上了那個核電站事故,需要花費巨大的財力去善後,眼見著頹勢無可挽回了。
與此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在市場上的份額,從一九七九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爆發時的百分之五十,降到了現在的百分之三十。
科威特做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創始國和一直呆在裡面的成員國,論份量屬於小弟弟,理所當然地對“冷暖”更敏感,現在想要拿下英國石油公司控制權的心,非常之誠。
既然答應合作了,高益首先承諾,自己一系及周邊勢力範圍所掌握的英國石油公司股票,在未來二十四個月內會優先出售給科威特投資局。現在科威特人不用急著實際拿到手中,免得打草驚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