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誰能“因命芹棄”,命作者把它刪去,有這麼大權威,還有,這個畸笏叟的批裡面有幾次稱“餘二人”,我開始都弄不明白,很長時間都弄錯,有時候覺得“餘二人”一個大概是畸笏叟,一個是杏齋、松齋,猜來猜去。
現在也想通了,“餘二人”就是他的雙親,如果這個是他的兒子的話,他完全可以這樣講,我兩個人也可以寬慰了,因為兒子是兩個人的,是父母親的,等等。這裡就不再做多考證。
至於第四種的話,我們叫“圈外人”,圈子外面的人,但也比較早,有一些可能瞭解曹雪芹原稿八十回以後寫的大體內容,有些不瞭解,但是都是早期的抄本里的。
這個也有一批人,大體就是這麼四類。
而第七點,關於成書的時間同書當中的破綻。
怎麼說呢,在甲戌本里面,多出一句話是其他抄本里所沒有的,就是說到“至脂硯齋甲戌”,甲戌是什麼年份呢?
是1754年,曹雪芹1764年死的,1754年剛好還有十年,三十歲的時候,1754年“抄閱再評”,我把它抄閱過來了,人家諸公評過了,我再評仍用《石頭記》,我寧可堅持用《石頭記》。
所以他的署名叫《石頭記》,有這麼句話。
由此可見,在1754年之前曹雪芹已經有了全書的初稿,儘管有些要散的,有些要分的,還沒弄清楚,他這裡還沒整理出來,只有十六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