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自從於果下達罪己詔以來,針對蒙恬和馮劫的平反已經在進行當中,因此他們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可是在白起這件事上就不一樣,這關係到先王秦昭襄王的顏面問題。
在於果看來,白起被賜死這件事始於將相失和,最終因為秦昭襄王而演變的一場政治悲劇。
早年間白起的發跡其實主要依靠一個人,那就是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魏冉,正是因為魏冉之力,才使得秦昭襄王得以繼位,一時間魏冉權傾朝野。
但是這件事也引起了秦昭襄王的不滿,他任用范雎為相,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扳倒魏冉,而魏冉在被剪除之後,也使得白起對范雎產生了深重的不滿,為日後兩人失和埋下伏筆。
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乘勝進攻邯鄲,一舉徹底消滅趙國。而趙國得知白起與范雎之間的不和後,便乘機派人前來面見范雎,勸說他上奏秦王暫緩進攻,而范雎等來這個機會,便立刻勸說秦昭襄王進行修整,使得二人矛盾進一步惡化。
在於果看來,無論當時秦國有沒有滅趙的能力,可是也不應該主動停戰,這隻會暴露秦國自身虛弱的事實,而這件事也反映了當時秦國君臣上下的短視。
後來等秦國回過味來,準備再次攻趙時,秦昭襄王再次啟用白起,而此時的白起卻反而不願意受命,等接到強制命令出發後,范雎再次勸秦昭襄王,認為白起心中有不甘,時間久了肯定會生變,於是促成了白起被賜死的整個過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