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年7月19日,一艘船帆上有著碩大“VOC”標誌的商船正在航行。它的目的地是處於該公司控制下的馬六甲港,這會離目的地只有幾海里了,差不多兩個小時內就能入港下錨。
而就在這時,他們的右側飛速駛過來了一艘噸位極大的船隻。有見多識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職員指出,那是一艘東岸人多年前建造的1100噸級大飛剪三桅縱帆船。這種船隻在順風的時候航速極快,風向不利時也能及時調整帆桁,以一定的航速前進。
這種船隻多造於三十年前,那會東岸非常流行這種船隻。著名的“短跑冠軍”級移民運輸船就是脫胎於這種型制後修改的,一時以航速稱雄於海上,讓無數遠洋貿易者為之豔羨。後來,荷蘭人率先學習東岸人的這種船體設計,然後英格蘭人、法蘭西人、德意志人、西班牙人紛紛跟上,創造了擁有自己風格的飛剪縱帆船,使得海上貿易的效率大大提高。
不過這種飛剪船也有自己的缺陷。一個是船體重心不穩,人員比較遭罪,且在運輸貴重物品時,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二個是船艙內進水比較多,容易打溼貨物,需要你做好嚴格的防潮措施;第三點,則是船體結構較普通商船更容易損壞,船隻壽命短,維修成本高,讓很多人對其又愛又恨。
所以,這些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水手們現在真的很好奇,這艘看起來非常破舊的飛剪船應該是從東岸本土淘汰過來的——他們有這個傳統,一直都有——在此之前肯定已經使用了很多年了,維修保養成本已經進入高支出階段,其遠東殖民地居然還在使用,這可真是節省得過分了,也許買船時沒花錢吧,只有這麼一個解釋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