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松診治了一番,心中有了計較,退後幾步拱手說道:
“回娘娘,官家洩瀉稀薄多水,如鶩溏,脘腹脹滿,惡寒發熱,肢體痠痛,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脈濡緩,這是典型的寒溼證表現。”
“陳太醫,這些老身聽不懂,我只想知道官家有無大礙?如何治療?”
“回娘娘,官家目前無大礙,本來寒溫證用不換金正氣散治療最好,可是官家又有發熱症狀,去寒要用熱,這方子對發燒不利,所以臣還需要再細細研究一下。”
這話是這麼理解的:
中醫理論,水瀉就是寒溼,那就用相對溫熱的方子。可是溫熱的方子,對於發燒又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相當於是火上澆油。
可是如果單單隻治療發熱,那必定是用到寒性涼性的藥物,這就如同雪上加霜,會加重腹瀉的症狀。
所以這怎麼用藥就兩難了,
有沒有一種方子,又可以去寒溼,又能降燥熱?
可惜天下哪有這種好事?至少中醫是做不到一張方子同時治療兩種症候。
那麼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哪種症狀更危險,先治療哪一種,到時再回過頭來治療另一種症狀,但這樣風險就大了。
你先止瀉,萬一燒死了呢?
你先退燒,萬一拉死了呢?
如果陳不二在旁邊,就會覺得這些中醫理論都是扯淡。
你都拉肚子腹瀉了,腸胃道出現了炎症,粘膜受損,腸道菌群紊亂,如果這時候還用中藥,不但不能止瀉,反而還會加重腹瀉。m.81book.com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