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中的大臣們,除弘治皇帝、張昭、鄭英兩個當事人外,其餘的人都只能選擇“相信”鄭英的說法:他兒子是自殺的。
劉大夏以此來指責張昭攬權過度,要求分權,充分的展示出他的做官技術水平。
這是突然的一擊。
而且說的非常在理。張昭不會造反,這是滿朝文武所公認的。年前雖然滿京師的輿論都在“攻訐”他,但怎麼沒人拿這個說事。不像日後的劉公公,直接被文官們聯手張永栽贓他造反。
但張昭不會造反不代表之後繼任的樞密副使沒這個想法。所以,得在樞密院內搞一個制衡機制。
現在按照樞密院的制度,六部、科道對軍事是沒有發言權的。軍方有自己的選拔、監察、後勤供應體系。
文官集團對軍隊的影響只有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每年的財政撥款。第二,內閣諸相、御前會議可以糾正朝廷的軍事戰略。就是打誰不打誰的問題。
但是呢,這一點,最終決定權終歸是在皇帝手中。而具體到弘治朝,甚至是接下來的一朝,就是張昭說了算。
所以,這樣的局面如何不令“文官”們擔憂?最好的情況就是如兩宋那般:讓進士出身的文官擔任樞密使,以大將充任副使。
弘治皇帝有點頭疼,這問題太大了,偏偏還是他所倚重的劉大夏提出來的。無奈的道:“子尚,你以為如何?”
張昭態度強硬的道:“陛下,軍權必須歸於樞密院。否則當前軍事改革將前功盡棄。太祖、太宗之時,大明兵鋒何其之盛。至今百年而衰。臣推行的改革強軍,但亦擔心日後軍勢衰弱。必須要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