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兩百零九章 選擇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明長城綿延萬里,東起山海關,西抵嘉峪關。在數百年以來抵禦著胡馬的侵襲。

然而,明長城在弘治年間屢屢被胡騎打破,視若無物。山川之險沒有用,關鍵還是在人!

弘治十四年,閏七月初七的下午。在明軍主力精騎撤退兩天後,韃靼大將火篩率鄂爾多斯萬戶、土默特萬戶共計兩萬四千餘名騎兵抵達明長城外。

駐守在長城上的明軍十人的小隊立即點燃烽火向長城各處報警。一道道的烽煙在烽火臺中燃起。延綿的向遠方而去。通報韃靼人的到來。

稍後,胡騎如潮水般的湧來,將駐守在這段城牆的明軍小旗給淹沒,向南而去。

明長城中重要的關隘當然會重兵駐守,為什麼韃靼騎兵每次南下都要走花馬池這個關口?

這是由其地理原因所決定的。

第一,花馬池是寧夏鎮的最東端,同時是榆林鎮的最西端。兩鎮的重兵在接到警報後根本沒法及時來支援。鞭長莫及!

第二,鑑於第一個原因。那麼,明軍只能在花馬池修建城池,囤積重兵。但是,注意花馬池的地貌。它屬於黃土高原北部的風沙區。這裡並沒有良田、水源。

駐紮五千人已經是後勤的極限。而五千人是守不住這一段幾十裡的明長城的,漏洞百出。

第三,越花馬池之後的地形是難得的平原地區。很適合大規模的騎兵展開。

像延綏地區,越過長城後,其地形溝壑縱橫,地形黃土高遠地貌。不利於騎兵行進。在成化年間的名臣餘子俊修築大量的堡壘後,其防禦體系就穩固下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