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李隆基的意圖之後,高水寒當即帶著人會和鄭中郎的人手,向著山林外頭返回。
當然,被剝的血淋淋的虎皮,和那副虎身也被護衛們綁在樹棍上抬出山林。
半路上,不斷的有聞聲而來的京中諸軍。
期間自然少不了由鄭中郎代替高水寒,對這些趕到的人一一解釋事發緣由。
當然,在高水寒的應允下,鄭中郎將自己和他一同護衛楊玉環的事蹟,給悄無聲息的加入到故事之中。
等到了御苑邊緣的空地上。
只見李隆基正和一眾將領們圍坐在一起。
一個巨大的火堆不斷的迸發著響聲,大火熊熊燃燒著,而在火堆的周圍,是一隻只今日被君臣狩獵到的獵物,去皮洗淨,正在接受著烈火的灼烤,散發著原始的香味。
他女人差點就落入虎口,他還在帶著人吃燒烤。
看著這幅景象,高水寒眼角不由抽抽著。
楊玉環的臉色同樣不太好看,回想起不久之前,那時老虎幾乎是一口就將高水寒的一名護衛啃下半個身子,而自己也差點就要落入虎口,便讓她一陣後怕。
而在她最是危急關頭,並不是過往對她寵愛得死去活來的皇帝帶著人前來救援,而是才與她有了一份不可示人關係的年輕將軍,猶如天神降世一般的將她從惡獸嘴裡救下。
她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
而高水寒、鄭中郎等人彙集在一起的隊伍,本就很大。
隨著他們走出山林,當時就被李隆基等人關注到。
等看到楊玉環也在其中的時候,李隆基立馬是站起身來,大聲炫耀著迎向被團團護衛著的楊玉環。
“環環先前為何不在此處,朕今日可是足足獵回數十頭野獸,還有一隻羽毛最為鮮豔的錦雞,毛髮通體血紅,透亮如琥珀。”
李隆基興高采烈的走入人群之中,卻是聞到濃郁的血腥味,掃眼觀之,只見幾名官兵正抬著一具金黃虎皮和正不斷滴下鮮血的肉身。
再看楊玉環的神色,難以掩飾的驚慌,衣衫凌亂。
這是出事了。
頓時,李隆基的臉色唰的一下沉了下來:“究竟發生什麼事情了!”
旋即,他的目光已經投向人群中的高水寒。
只是未等高水寒開口解釋。
早就迫切功勳的鄭中郎已經開口道:“回稟聖人,今日御苑狩獵,高將軍進獻泰西美食於娘娘,娘娘品嚐過後,歸返此地途中,因狩獵而暴走的惡虎偷襲。幸得高將軍及時救援,方才未曾發生不可想象的事情……”
高水寒這時候趕忙補充一句:“鄭中郎亦奮勇護衛娘娘安危。”
一聽到楊玉環被猛獸偷襲,險些喪命。
李隆基臉色大變:“該死的,是朕不好,都是朕的過錯……”
他連連開口道歉,疾步上前握住楊玉環的雙手:“可有事?身子可傷著了?朕就這就下令,命京中諸軍前來御苑,蕩平此地百獸!”
楊玉環懨懨的抬抬頭,隨即擠出笑容:“回稟聖人,妾身無事,只是想回宮歇息……”
“回!這就回!”李隆基慌不擇口,只是轉瞬又停頓了下來,遲疑道:“只是……朕今日……”
楊玉環立馬善解人意道:“聖人軍國,妾身自行回宮。”
儘管李隆基此刻一顆心全在楊玉環身上,但是為了今天這場御苑狩獵,他已經從上元夜謀劃到如今,絕無可能中途荒廢的可能。
這時候見楊玉環如此善解人意,當即大加讚賞,更是吩咐高力士親自帶人護送貴妃入宮。
等到目送楊玉環在高力士的監門衛護衛下,踏上返回長安城的道路,李隆基這才放下心來。
轉過身,李隆基看向高水寒,自動略過一旁的左武衛鄭中郎。
臣子們的小心思,李隆基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帝,自然是一清二楚。
只是這都是人之常理,軍中也從來不可能斷絕了此事。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確實是安全的將楊玉環護衛回來。
“爾等今日之功,朕記在心中,定然有功必賞!”
高水寒與鄭中郎趕忙謝恩。
對面,李隆基已經輕點頭,轉身向著搭建在不遠處的臺子上走去。
立定。
轉身投足之間,在場的將校官兵們,好似看到了許多年前尚且壯年的皇帝。
“江山社稷,文武輔佐。文牧民,武開疆。”
李隆基的聲音,從臺子上傳來,只見他不同尋常的點名主題:“文可梳理江山社稷,卻需武將開疆拓土,牧馬邊疆,護衛江山億兆百姓。”
“今日御苑此中,皆我大唐驍勇悍將,觀諸將風貌,朕心甚安。”
“朕盼諸將,為我大唐柱囯之力,與朝堂三省共襄大唐盛世!”
皇帝幾乎就要將他從現在開始,將會全力支援軍方和文官奪權的話說出口。
一言而畢,頓時引得滿場歡呼。
只聽李隆基又道:“今日御苑狩獵之魁首,乃龍武軍大將軍陳玄禮,官升三級!”
令人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原本魁首者官升一級的賞格,竟然眨眼間就被李隆基提高到了三級。
而場中,所有的目光都投向站在角落裡的龍武軍大將軍陳玄禮。
只是,這時候李隆基又道:“龍武軍中郎將、左武衛中郎將,護衛貴妃有功,官升兩級!”
“今日御苑狩獵諸將,皆官升一級!”
而在陳玄禮官升三級之後,讓人更加沒有想到的是,李隆基竟然是不要錢一樣的,給在場所有人都官升一級,而高水寒和左武衛鄭中郎因為護衛楊玉環,同樣是官升兩級。
這一刻,朝廷官階,好似大水漫灌一樣的被李隆基拋了出來。
皇帝用實實在在的利益,來拉攏在場的長安將領們。
這一刻,高水寒總算是知道皇帝為何要如此期盼御苑狩獵。
他是自從上元夜後,發現朝堂上的文官們不再心甘心願的聽命於他,所以才想再找一支支援他的力量,來平衡來自於文官們的對抗。
只是……
高水寒很難相信,今日在場的這些,正在高呼著皇帝聖明的將領們,內心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忠誠。
只是皇帝卻已經再次發言:“西北三道征討吐蕃之事,已成定局,爾等為我大唐將帥,皆可奏請前往西北效命,為我大唐開疆拓土,屆時朕於長安等待諸將凱旋而歸,王公將相虛位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