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小李,你好像很喜歡呼麥啊。”
李教授呵呵的笑著。
“我記得,你之前做的那個《靈籠》配樂,就有好幾處地方用上了呼麥。”
“嗯,喜歡肯定是喜歡的,但用呼麥,其實不是說很喜歡的願意。”
李少傑點了點頭。
“合適就用嘛,管他是哪裡的。”
“你別說,用呼麥去演繹自然,這個思路真的不錯。”
張教授越想越覺得很棒。
“因為,呼麥本身就是古代遊牧民族在模仿自然,牛羊馬的叫聲,空曠草原,高山,瀑布中呼喊中發出的迴響。”
“而且用呼麥這種咱們傳統的發聲方式,這種別緻的喉音,可以起到不同於西方音樂人聲的運用方法。”
“對啊,而且你看小李這裡,主幹是中式傳統的支聲作曲方式,但其實呢,將這一個一個支聲,經過巧妙的處理,互為和聲,反而符合了西方的和聲體系,卻很不一樣。”
李教授愈發覺得搞頭很大,不由得不斷的點著頭。
蒙古民族繼承且發揚傳播下來的呼麥藝術,近些年來愈發轟動國際樂壇。
各國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歷史學家,文化藝術學家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普遍的關注,而很多“國家隊”的泰斗級民族音樂家,聲樂家,更是發出了呼籲。
保護,繼承,創新,研究!!
人聲的旋律從來都是單一聲部。
而呼麥這種單人多聲部聲樂,甚至可以說是打破了很多“常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