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直言不諱這個問題,沈憶宸從新院返回成國公府後,就一直在腦海中思考抉擇著。
其實他原本還抱著一種僥倖心理,認為僅是尤溪縣令跟三百名衙役官兵陣亡,靠著成國公朱勇去勸誡皇帝緩和矛盾,說不定有機會把東南的局勢給穩住。
可當從通政司官員那裡得知,福建布政司參議竺淵被俘斬殺後,沈憶宸就明白不會再存在任何斡旋的餘地。
大明皇帝與朝廷,絕不會與俘殺緋袍大員的亂臣賊子妥協!
並且竺淵的身亡,與沈憶宸記憶中的歷史軌跡不同,彷彿動亂惡化的速度被陡然加快了,讓之前的一切努力都變成了無用功。
這種程度的起義暴亂,已經不是靠著成國公朱勇從中緩和,就能平息皇帝怒火的事情,誰勸都沒用。
竺淵身死的那一刻,就註定福建要有一大批“亂民”陪葬。
除此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便是這與地方治水不同,想要靠著勳戚領軍的交情徇私,去做到手下留情都不行。
因為大明的體制決定了,從來都不會是領軍的武將獨大,大軍出征後會有文臣參贊軍務,會有太監擔任監軍,並且有時候還不止一人。
就如同終明一朝,政治鬥爭始終是勳戚(武將)、文臣、太監三足鼎立一般。出征的軍隊體系,也維持著一種權力互相制衡,互相監督的狀態。
又有哪一位勳戚,會冒著奪爵入獄的風險,去對毫不相干的“亂民”手下留情?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