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十年乙丑科殿試閱卷充滿了戲劇性,宦官指定的狀元人選,卻在焦灼之中得到了文官領袖決定性的一票,奠定了最終的勝局。
這一幕如果傳了出去,不知會在文人士子群體中,掀起怎樣的驚天駭浪。
史書上記載楊溥樸實正直、廉潔好靜,並且個性恭敬謹慎。哪怕面對吏員小官,他也不會怠慢對方,始終保持著禮賢下士的尊重。
時人對於內閣“三楊”的評價,也是認為楊士奇有學者風度,楊榮有才幹見識,唯獨楊溥是高尚品德。
但恰恰過於君子風範,謹言慎行。導致楊溥晚年眼睜睜看著王振權勢滔天,把控朝政,卻沒有站出來與之制衡。
在楊溥之後,內閣大臣皆因資歷或者能力不足,完全無力抗衡宦官專權,基本都成了“紙糊閣老”。
直到明英宗第二段皇帝生涯開啟,天順朝時期的內閣大臣李賢站了出來,才正式從制度上確定了內閣首輔之位,繼承了部分相權。
《明實錄》雲:事皆處分於(李)賢,首秉國鈞!
不過正統朝時期雖然沒有在制度上面,明確首輔、次輔、群輔之分。但在權勢地位上,還是有了首輔之實。
比如楊士奇就被官員稱其為“四朝耆臣,二聖元輔”
元輔一詞,有著宰相的蘊意,也暗示著他內閣首輔之尊。
楊溥的最後定調,在殿試閱卷潛規則中,達成了一致透過。卻依然讓很多讀卷官感到無法理解,其中同為閣臣的曹鼐猶為甚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