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走進不科學 第66節

熱門小說推薦

“雲創科技,這也太大眾化了,聽上去跟街邊二十平米的電腦店似的……

我個人建議吧,咱們還是別用雲這個字比較好。

一來是雲字這些年已經被用爛了,二來則是現在帶雲字的企業,很容易給人一種搞伺服器的既視感。”

聽聞此言,鄭祖也很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好多公司起名的時候都特喜歡帶雲這個字。

19年那會兒,天眼查曾經發布過一個企業取名大全,其中科技公司一項中,‘科’字的使用率最高,其次是‘融’,第三便是‘雲’。

這種情況擱小說裡頭,就是玄幻背景下主角姓葉姓蕭似的——開局還被人退婚的那種,老套的不能再老套了。

同時由於基數眾多的緣故,‘雲’字企業倒閉的數量也穩居前三。

另外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以創始人名字命名的公司倒閉的機率,要比其他公司高70%。

雖然說封建迷信要不得,但有些事情確實還挺玄乎的,比如某個名字裡帶著雲的倒黴蛋運營官,硬生生的被人和牧蘿莉一起列為了燒魚館兩大金花。

隨後潘院士想了想,提出了另一個名字:

“那叫國光製藥怎麼樣?

製藥公司雖然審批難度上比較大,但以咱們的背景想拿下來還是不難的。”

“不行不行。”

徐雲和田良偉還沒發表意見,鄭祖便擺起了手,語氣嚴肅道:

“這個名字……或者說國光開頭的名字基本上都被註冊過了,畢竟浙省那邊有個國光集團呢,那可是個很有名的老牌地方企業。

雖然按照法律規定,不在同一省、工商登記機關也不同的情況下,註冊公司可以重名。

但這條規則有個先決條件,就是對方不擁有專利。

國光製藥作為一家藥品公司,手上的專利數量不少,所以國光這個詞咱們是別想了。”

潘院士這才恍然的點點頭:

“原來如此,是我孤陋寡聞了。”

雖然潘院士接觸過不少次公司註冊,但顯然不像鄭祖這樣能熟練的記下大量公司的名字,因此在這方面存在誤區倒也正常。

不過潘院士的提議雖然行不通,卻給田良偉打開了一扇窗:

“幾位,要是國光製藥不行的話……華盾生科這個名字你們覺得怎麼樣?”

一旁沒怎麼說話的徐雲眨了眨眼:

“華盾生科?聽起來好像還不錯誒。”

“沒錯,華盾生科。”

田良偉重重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國內的生物醫藥現在雖然發展的還算可以,但整體格局上還是非常明顯的不如國外產品強勢。

別的不說,就說吡蟲啉這玩意兒吧。

人家拜耳和森下兩個外企加起來,就幾乎佔據了家用消殺領域的80%,把一堆國企都趕低端市場去做中間體內捲了。

而且無奈的是,人家還是正大光明的用技術去獲勝,搞來搞去幾年下來,中高階市場全是一大堆的外國牌子。

所以我在想啊……

咱們不說今後如何吧,至少第五代吡蟲啉的成品一出,必然會對上拜耳、森下這幾個外國強企。

華盾華盾,中華之盾。

咱們能不能以這個立意,在如今這種時代裡,築起一道抵禦外敵的盾牆呢?”

田良偉的語氣相當緩和,但其中卻蘊含了極其濃烈的個人情緒,說這話的時候嘴角和眉頭都在隱約顫抖。

或者準確點說……

蘊含了絕大部分國內生科人的情緒。

正如他話裡所言,雖然國內的生物醫藥發展還算喜人,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突破新聞。

但實話實說,無論是在研發端還是成品銷售端,本土和國際上差距仍舊非常的明顯。

羅氏、諾華、輝瑞這些就不說了,哪怕是小項上的拜耳、小林甚至花王,都把國內的很多產品擠得生存都很困難。

就像田良偉提到的吡蟲啉殺蟲劑。

人家森下五克裝的吡蟲啉膠餌賣20多塊錢,國內搞農業中間體的一斤才十三塊。

國內產商難道不知道膠餌好賺錢嗎?

他們當然知道,奈何技術上打不過人家呀。

人家的附加值高,一支成品裡頭七八項專利,殺蟲效率擺在那兒,氣是真的氣,但無奈也是真無奈。

實際上,拜耳和森下進入本土的時間都不算很長。

在他們進入本土之前,國內市場都是由幾個國產牌子佔據的。

結果幾年下來,別人靠著技術碾壓把幾大牌子硬生生的打到了低端局內卷,現在也就超威和欖菊勉強能堅挺著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眼藥水市場,蒼天玫瑰在電商平臺上的銷量已經接近潤潔和珍視明的總和了——這還是代購限制的情況呢。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很多很多領域,都是外敵環伺的危險格局。

造成這種局勢的原因有很多,細說下去能扯出一堆的么蛾子,但終究有個避不開的因素,那就是技術壁壘的掣制。

誠然。

有些國內廠商另闢蹊徑,放棄國內市場,在國外大殺四方,但這種公司又有多少呢?

所以田良偉提出的這個名字,寄予了一位生命科學從業者數十年、或者說是畢生的期許。

他不知道徐雲今後能走多遠,是否能拿出更多更優秀的成果。

但他很清楚,哪怕只有第五代吡蟲啉這一個產品,徐雲的公司都足以在消殺領域穩穩立足。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如果徐雲今後只有一個產品,那麼就在消殺領域與外敵傾力一戰,這大小也是個數十億美刀的市場(全球)。

但若是今後有更多產品誕生……

那麼或許有朝一日,華盾便能真正成為一道抵禦外敵的盾牆,成為這個時代的一道萬里長城!

除此以外,這個名字裡還有一個小彩蛋……

只見田良偉目光深長的看向徐雲,笑到:

“小徐啊,你不是喜歡殺蟑螂嗎?我問你個問題,蟑螂的古語叫什麼?”

徐雲眨了眨眼:

“古語……曱甴?”

“沒錯,華盾不止可御外敵,平日裡殺殺曱甴,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嘛……”

聽聞田良偉這番話,徐雲的目光頓時亮了起來。

第82章 公司成立!

華盾生科的名字在被提出後,很快得到了在場眾人的一致贊成,最終被選定為了合資公司的正式名稱。

與此同時。

新創基金理事長那兒,也對眾人先前的股份分配方案傳來了回覆:

透過!

至此,華盾生科的股權扯皮環節算是就此完本,剩下的便是最後一個步驟……

合同簽署!

說來也巧。

鄭祖作為新創基金的秘書長,公章肯定是會隨身攜帶的,田良偉的公章則就在辦公室內,至於潘院士……《申請書》和《擔保書》都帶來了,公章自然也不會落下。

徐雲作為自然人則不需要章印,只要親筆簽名就具備法律效應,所以現場便具備了直接簽署合同的條件。

隨後鄭祖將擬定好的股權分配合同取出,科大新創基金、物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的三道公章依次落位。

這份合同全名為《華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初始股權分配協議》,以下簡稱協議。

協議約定,科大新創基金、物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以及自然人徐雲就投資合作經營達成一致意向,經營單位全名為華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註冊1300萬華夏幣,首期全額認繳。

本輪協議為非融投輪次,但今後如若開啟融資環節,將直接以b輪為起步輪。

本輪資金領投方為科大新創基金,注資現金流800萬華夏幣以及附加資源,佔股27%。

資金跟投單位為科大物理學院、科大生命科學學院,每方注資現金流200萬以及附加資源,各自佔股10%,合計20%。

自然人徐雲以資金+技術形式入股,注資現金100萬,技術名目為第五代吡蟲啉及其商用衍生品,佔股38%。

員工期權池15%,用於esop——既員工期權計劃,發放目標將由董事會在期權池規定的限額內決定。

公司採用雙重股權模式,法人以及首任ceo均由徐雲出任,coo、cto等相關職位將後續認命。

公司賬戶由以上四方共同開設,性質為對公賬戶,徐雲有權使用部分資金,但需對資金去向定期公示並且擔責。

隨後徐雲深吸一口氣,在三枚公章後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徐雲。

單純從結果角度上來說,這份協議應該算是最完美的一份結果。

徐雲佔股38%,但由於採用的ab股,因此徐雲目前手上的投票權足足高達90.1%。

當然了。

隨著今後華盾生科的發展,這個數字肯定會進一步下降,平穩到68%-73%算是一條合理線。

而對於科大來說,雖然公司內部分成了基金以及兩所學院的持股模組,但這三個模組卻都屬於科大和科院體系。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