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普及文化教育,朱慈烺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國庫充裕,賦稅一再減免。
可也不能無故減免,百姓的賦稅減輕固然是好事。對於百姓們來說,隨著糧食的高產,家家戶戶都有存糧。朝廷的賦稅甚至於到了三十稅一,也就是說一個家庭收入三萬斤糧食的話,只需要繳納一千斤給朝廷。
即便是這樣,朱慈烺還是一再減免。比如說,適齡兒童入學,可全部減免一切費用。還有就是,如果家中有孩子到了適齡入學年齡而沒有入學的,賦稅加倍。
對於百姓們來說,若是不讓孩子上學,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於是,他們便紛紛把孩子送去了學堂。
學堂不再以四書五經為主課,而是更多的培養珠算、醫學、水利、科技等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著重推廣《大明博物志》。
各地學堂的興起,長隆日報的發行,使得民眾的文化水平空前提高。如今的一個秀才,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高中了舉人,方可有些門面。
可能有人會奇怪,即便是朱慈烺推廣的高產糧食作物能夠勉強解決溫飽。可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低生產力來說。如此低的賦稅,如何維持朝廷運轉的。國庫裡的錢,總不能憑空生出來的吧。
還真不是,且不說西山玻璃廠如火如荼。各地已經興起了許多官辦玻璃廠,這東西生產成本低,利潤卻極高。
此外就是露天煤礦的不斷開採,煤炭這種資源可以帶來工業革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