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戰友們,都是曾經一起並肩作戰,奮勇殺敵的,後來全都負了傷。我命大,活了下來,可是其他人,卻全都犧牲了……我怎麼能扔下他們,自己走?”
呂鐵強說著,講述起了當年的故事。
棗子林不是一個普通的山頭,這裡不僅是抗戰時期一個規模龐大的後方醫院,更是一座安葬千餘名陣亡將士的陵園。
呂鐵強在參加雪峰山會戰時受了傷,與幾千名傷員一起,被送到了棗子林的後方醫院。
當年的醫療條件有限,儘管已經全力救治,可仍有數以千計的戰友們犧牲了。
由於抗戰還在繼續,這些犧牲的烈士們,就被安葬在了棗子林。
勝利的號角吹響,駐紮在這裡的三十二旅修建了佔地面積達兩萬兩千平方米的抗戰陵園,一墳一碑,安葬好兩千一百餘名傷重不治的英烈,留下尋親線索後,1945年10月10日,離開了辰溪。
這些烈士,平均年齡超不過二十七歲,他們用自己的身軀構成防線,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為祖國而捐躬。可他們的墓碑,卻沒有逃過人為的毀壞。
後方醫院遺址和陵園,最終被摧毀。
呂鐵強原本是安徽人,他重傷治癒後,無法再上前線,他的家人,也早就在戰火中失散。
呂鐵強沒有選擇去尋找自己的家人,而是留在了這裡,留在埋葬著昔日戰友的土地上。
他無法阻止醫院被摧毀,也無法搭上墓碑被毀壞。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