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古代儲存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約成書於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之間,應是由不同時代的巫覡(男巫)方士(方術士,後演變為道士)根據當時流傳的材料編選而成的,實際上是一部具有民間原始宗教性質的書。
《山海經》全書共分為山經五卷海外經四卷海內經五卷大荒經四卷,內容極其駁雜,除了神話傳說宗教祭儀以外,還包括我國古代地理歷史民族生物礦產醫藥等方面的內容,是所有的古代文獻中,最具有神話價值的作品。
神話乃文學之母,神話與文學的關係,就像《山海經》神話中所見的盤古與日月江海的關係。話說盤古死後,頭化為四嶽,眼睛化為日月,脂膏化為江海,毛髮化為草木。盤古雖死,而日月江海人間萬物……都有盤古的影子。神話在轉換為其他文學形式以後,往往失去了它本身的神話意義,卻作為文學中藝術性的衝擊力量而活躍起來。
陶淵明的《讀山海經詩》句句源自於《山海經》;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具有遊仙思想的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皆源於《山海經》神話;李賀詩詞對《山海經》神話亦多有運用;李商隱更是大量運用了《山海經》神話象徵隱喻的箇中翹楚;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的祀歌“騎龍白雲鄉織錦裳的天孫謳吟下招的巫陽”,都是直接源於《海內西經》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