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橋和路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姜敬寬金庸

《明報月刊》是海內外數十位學者及文化界人士長期函商的產物。此處摘載數函。姜敬寬先生系紐約《留學生季刊》發起人之一,併為《明報月刊》原主編。金庸先生系原明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姜函(一)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我上次信中所設想的“橋樑”概念,最關鍵的可說也就在此。因為把我們做的事或辦的刊物比喻作橋樑是一回事,而這個“橋樑”之是否能夠讓人人通行無阻(換言之,即是否真正能溝通大家的思想),卻是另一回事。更確切地說,真正的橋樑就是先必須至少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設計時應顧及它將來所能承擔的重量;(二)建築時應該考慮它的永續性。因此,對一個刊物來說,要在精神上符合這兩個條件,最基本的、最可靠的“建築材料”便只有各人共同具備的良知良能。尤其在我們這個舊道德已經被破壞而新道德尚未形成的過渡時代,這種發自心底的聲音才是我們唯一的衡量標準。因此,我個人對於已經出版了一年多的《留學生季刊》所一直抱有的一個基本希望,便是以它為考驗自己的過程。談理論、談計劃、擬大綱、編施政方針都是我們這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長處,但一涉及實行或“言行一致”,便立刻顯露出“偏差”或甚至“背道而行”。如果,我天真地幻想,如果我們都只從每個人最基本的良知良能做出發點,對任何事注重實效,按部就班,一步步本著自己的能力實行,對於別人的長處不存“文人相輕”之心,對於自己的短處不“自欺欺人”,推誠相見,互相合作,任何大事,還怕不能完成?國是問題——分裂與違揹人性的措施等——還怕不能迎刃而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