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貴霜帝國殺到

熱門小說推薦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貴霜帝國殺到

徐晃掃蕩三郡之後直接前往永昌郡支援賈詡,而臧霸也在完成任務之後直接揮師向西,蔡瑁的水師全體出動,戰艦如雲,帶著十萬大軍透過長江也向永昌郡開始運兵。

賈詡的對面是整個貴霜帝國,當他們的兵馬抵達之後,他直接下令將手中最後一座城池班爾波城的城牆盡數摧毀,然後驅使全城百姓,退往永昌五城,佈置防禦,應對敵人的進攻。

貴霜帝國的兵馬殺到,但是他們要面對的問題太多了,恆河流域被賈詡的搞的稀巴爛,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將這裡捋順,

因為這裡是他們的糧倉,這裡不搞定,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去征討賈詡。

正是因為這個情況也證明了賈詡之前做的有多明確,貴霜帝國在安撫恆河流域的時候,賈詡也探查到了他們的動向。

基於現在的情況,他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直接下令將手中最後一座城池班爾波城裡的民眾盡數遷往永昌郡,緊接著經由永昌郡在將這些異國子民送到全國各地,

之後一把大火直接將班爾波城焚炬一空,然後大軍後撤,在永昌五城佈置防禦,因為用不了多少時間敵人就會殺來,他的時間不多了。

貴霜帝國的十萬騎兵和二十萬步兵捋順了恆河流域的情況之後,在大將軍哈里萬的帶領下,殺到了東部三城之外。

“大將軍,這華夏人真是豬狗不如之輩。”

看到三城都被焚之一空,所有貴霜人都是氣憤地可以,築城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北面三城有這樣的規模也是一磚一瓦,很長時間才建立起來的,現在卻被賈詡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任誰知道了都要氣憤。

“定然要讓華夏人血債血償,這次我們兵馬齊備,最少也要把他們的益州拿下。”

大將軍哈里發看了眼班爾波城的殘骸,眼中也滿是憤怒之色,所謂的毀城容易築城難,不知道要花費多大力氣才能重複北地三城的繁榮。

“諾。”

哈里發帶著大軍越過被焚之一炬的班爾波城,直接朝永昌郡殺了過去。

“大人,緊急軍情。”

太史慈來到賈詡身邊,向他抱拳行禮。

“是不是貴霜帝國的人到了。”

賈詡放下手裡的書籍,看了眼太史慈。

“嗯,斥候發現敵人的蹤影,騎兵十萬左右,步兵將近二十萬,現在已經過了班爾波城,正在朝永昌郡殺來。”

太史慈直接將剛收到的情報說了出來。

“來的好猛啊,馬步軍三十萬,這貴霜帝國是下了本錢了。”

聽到敵人有三十萬大軍,賈詡也是微微一笑,不由得搖了搖頭。

“大人,步兵我到不怕,但是敵人有十萬騎兵,這點就有點難啊,如果他們執意要突破五城防線去偷襲後面,我們會很被動的、”

高順看了眼兩人,他現在憂慮的不是別的,而是敵人那十萬騎兵,如果他們執意要殺過去,後方可是就難了。

“不用怕,他們的騎兵如果在貴霜帝國還好說,但是巴蜀益州就難了,永昌郡地廣人稀,除了一條大路其他地方騎兵根本就過不去,

這條大路的盡頭就是天水城,單以騎兵想要突破天水城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就算他們突破了,往裡走他們又能到哪?

蜀道之難根本不是他們能想象的。”

對於高順的問題,賈詡卻是微微搖頭,說實話對於敵人的十萬騎兵他根本就不害怕,因為除了在這這一片能派上點用場之外,在益州腹地根本就發揮不了一點用處,有的地方連人都難過,更別說馬了。

“那我們用不用將新修的那條大道暫時先破壞一下,防止他們以小股騎兵騷擾益州腹地。”

雖然賈詡這麼說,但是高順還是擔心,就算他們不能派遣大部隊進攻,但是派遣小股騎兵騷擾還是可行的。

“你也說了,小股部隊騷擾而已,那條大路是我們的補給線,也是我們的生命線,如果你現在把那條路破壞了,就等於自廢武功了,不要因為害怕敵人殺進內地,現在就要開始破壞道路,明白嗎?”

對於高順的話,賈詡卻是皺了皺眉,先不說他根本就沒想過自己會被敵人擊敗,就算自己被擊敗了,難道毀了這條大路敵人就殺不過去了?

不過是時間早晚的事,況且現在廢了這條大路,自己給養,兵馬想要過來就更難了,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是高順考慮欠妥當了。”

聽到賈詡這麼說,高順也是知道自己想多了,如果現在真的毀了大路,就是損人不利己了。

“好了,吩咐兵馬抓緊時間佈防,另外吳懿的兵馬到哪了?”

賈詡衝高順點了點頭,陛下找的這些人都是精兵強將,高順,太史慈,吳懿還有去涪陵的徐晃,甚至祝融夫人也很厲害,

這些人就沒有一個庸才,正是有他們在,自己才能將這裡打理的井井有條,也正是這些人他才有信心能夠以一郡之地跟貴霜帝國掰腕子。

“他們已經進了永昌郡,走大路的話三天之內就能趕到五城。”

太史慈看著賈詡,想了一下之後,直接將吳懿趕到的時間推算了出來。

“三天的時間還好,徐晃和陛下那裡有訊息嗎?

荊州的動亂也該結束了,要是再拖,我怕拖出問題來啊。”

賈詡看了天空,他不怕貴霜帝國的人殺過來,但是他害怕自己兵馬不齊,到時候在吃了虧,丟了華夏的臉面。

“看時間應該差不多了,陛下從來都是兵貴從速,他也知道現在帝國的情況,肯定不會拖延的。”

太史慈看出了賈詡的擔心,直接開口安慰。

“嗯,那就讓黃權抓緊時間調配糧草,最少也要保證三十萬大軍半年所用所需。”

賈詡也是點了點頭,想了一下還是要督促成都方面多運送補給糧草過來。

“三十萬大軍半年糧草?

是不是有點多了?”

太史慈也是一愣,自己這裡只有不到十萬大軍,哪怕加上吳懿和徐晃的兵馬最多也不過二十萬大軍,為什麼要準備三十萬大軍半年的糧草呢。

“跟貴霜帝國的是國戰,陛下肯定會派遣兵馬過來支援,人數最少也得十萬靠上,說不定二十萬人,我不多備些糧草,到時候真的兵馬過來,再從成都調撥,一切就都完了。”

賈詡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相信袁術絕對不會放任益州自己應對貴霜帝國,增兵是必須的,他要早作打算。

“諾,我這就派人前往成都,知會黃權儘快將糧草湊齊。”

永昌五城全面進入戰備狀態,而哈里發率領三十萬大軍也是朝著這裡前進,一場真正的國戰也是一觸即發,隨時都可能開始。

袁術返回冀州信都,先是監斬了黃琬,然後宣佈了對有功將士的獎賞,該封侯封侯,該升官升官,而經歷了新漢之亂後,華夏大地也是進入了平靜時期,

鮮卑草原那裡一片大好,大部落走的走,滅的滅,降的降,中等部落也是死傷殆盡,只剩下小部落由於分的太散,還需要時間清剿,但是拿下整個鮮卑草原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與此同時第三批和第四批遷徙民眾也是接連北上,開始執行變草為耕的國家戰略,大片的草原在最原始的刀耕火種之下,變成了片片良田,村落,城鎮,也是拔地而起,

按照沮授的意思,二十鎮設一縣,十縣設一郡,十郡設一州,將整個鮮卑草原分成了三州,三十郡,三百縣,分片分割槽要對鮮卑進行最有效的控制,同時第五批北遷的民眾也是整裝待發,準備北上鮮卑草原。

“陛下,現在北方鮮卑草原已經進入了尾聲,西南方的貴霜帝國也是即將向益州發起進攻,賈詡來報敵人有騎兵十萬,步兵二十萬,我們要不要派遣騎兵南下支援益州,沒有騎兵的話我怕他們吃虧。”

郭嘉看了眼袁術,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你認為益州用得上騎兵嗎?”

袁術看了眼郭嘉,益州那裡的情況袁術比誰都清楚,益州多山,山路狹隘,騎兵能夠發揮的作用並不大。

“不管用上用不上,該有的還是要有的。”

雖然益州那裡的騎兵用途確實不大,但是這東西該有還是要有,否則的話真要是需要用到了,沒有,就要耽誤事了。

“陛下,兵部尚書說的很對啊,雖然騎兵對於益州來說有些雞肋,但是這東西還必須要有,我建議不去則以,去就選精,

這段時間匠作營趕製的甲冑也差不多有近萬具了,我建議直接將宣威軍從草原調離,

他的重甲騎兵在草原的作用已經沒有那麼大了,不如返回信都補給重甲之後然後前往益州支援賈詡的戰事。”

沮授看了眼郭嘉,他說的很有道理,宣威軍現在在草原的用處確實不大,與其在那裡空耗,還不如從那裡回來,在信都補給重甲之後,以全盛狀態南下益州,支援戰場。

“真的要這樣嗎?”

聽到沮授和郭嘉的話,袁術也是皺了皺眉,真的要這樣嗎?

派遣宣威軍南下益州。

“必須要做的,這是國戰,我們必須盡全力支援賈詡的戰事,必要時刻可能您也要親赴戰場。”

郭嘉看了眼袁術,可能對方對於現在的貴霜之戰還沒重視起來,但是那畢竟是一個帝國,一個近千萬人口,數十萬軍隊的帝國,如果不能全力以赴的話,很有可能會輸的一敗塗地。

“好吧,那就按你們說的做,馬上給子龍發電報,讓馬超率宣威軍返回信都,補給軍甲之後南下益州支援。”

既然兩人都同意,袁術也沒什麼好說的,直接下令發電報給草原上的趙雲,讓馬超馬上率宣威軍南下。

宣威軍南下的時候哈里萬終於率領大軍殺到了永昌郡。

“我聽說永昌郡有五城,城高十米有餘,萬軍難破是不是有這麼回事?”

哈里萬看了眼身邊的將軍,直接詢問即將要攻打的永昌五城。

“嗯,他們最前面有三座小城,名為三星城,城牆高十米,寬餘兩米,後面還有月城和最後面的日城,更是牆高城闊,這五座城池就是永昌郡西面的屏障,

只要能擊破這五座城池,可以說整個永昌郡已經無險可守了,

而且華夏人為了支援永昌五城,修建了一條大路,直接橫跨整個永昌郡,直接就能抵達雲南郡,

越過雲南郡就能輻射四方,甚至能直接殺到成都,我可聽說了,成都在益州之中是第一富庶之地,比我們的都城都絲毫不遜色。”

將軍克拉萬直接向哈里萬彙報自己知道的訊息,並且點出了成都的富庶。

“那些都是虛的,成都只是在益州數得上第一,華夏富庶的很,冀州的信都最起碼能頂上兩個成都,如果我們能夠拿下信都,那才叫樂翻了天。”

哈里萬看了眼克拉萬,在他看來對方只知道一個成都,他可是聽說了成都跟華夏腹地的大城市比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等到自己衝出益州,好地方還多的是呢。

“對,衝出益州,進攻信都。”

聽到哈里萬的話,克拉萬也是一陣興奮,他們從西線趕過來所謂何事,還不是因為華夏富庶,既然還有比成都更富庶的地方,那他沒就殺出去,搶他個天翻地覆。

“衝出益州,進攻信都。”

“衝出益州,進攻信都。”

“衝出益州,進攻信都。”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