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書友“智者無為”投的2張月票,書友們的支援是我碼字的動力。
所以,長孫無忌不僅不反對,更是全力支援朝廷調重兵北上。
可這次調兵北上的目的,所有朝臣都明白。
這顯然是一趟肥差。
不用打仗,去邊疆待上一些日子,然後逛一圈回來,功勞卻不少。
關鍵點是,手中能掌握大量的軍隊。
所以,武將都自告奮勇,願意掛帥帶兵。
在長孫無忌心裡,如今打壓李沐留在京城的勢力是關鍵。
所以,他一力阻撓由與李沐親近的李靖等人掛帥出征,而是舉薦象尉遲恭、程咬金、段志玄等大將領兵。
經過三天時間的爭論。
李世民能猜測到長孫無忌的用意,李世民也不想讓李靖領兵。
因為李世民同樣擔心李靖與李沐勢力融合,也導致尾大不掉。
但李世民也不想尉遲恭、程咬金等人領兵。
在李世民看來,金光門事件之後,尉遲恭、程咬金等人與長孫無忌走得太近了。
就象忌憚李沐勢大一樣,李世民同樣忌憚長孫無忌坐大。
這與對錯無關,君王之道在於平衡各方實力。
任何一方勢力坐大,都將對皇權構成威脅。
所以,李世民權衡之後,終於力排眾義,曹國公李績成了首先。
李績一直沒有與長孫無忌親近,更與李沐沒有什麼交往。
而且一向以來,李績與李靖一樣,行事低調。
第四天,李世民下達旨意。
以李績為遼州建安行軍大總管,調左、右驍騎衛四萬禁軍及遼州、建安兩個都督府原有六萬邊軍,合計十萬大軍震懾高句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