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殿臨太液池,十一月十三日,這樣的天氣還是很有些冷的。在午後時分,外面的樹枝搖動,寒風呼號。
崇禎並沒有怒氣衝衝的去質問王在晉。而是在喝茶,緩緩的平復情緒。
明朝末年,關於遼東戰略的爭論,比較主流的就是王在晉方案、孫承宗方案。
王在晉的主張,朝廷投入四五百萬兩白銀,在山海關駐兵八萬,將山海關修建成“雄關天險”。
孫承宗的方案,同時也是袁崇煥的主張,要守京畿之東、山海關,則應將防線往前推兩百里,守寧遠、錦州。而要守寧、錦,則應守大淩河。
看見沒有,孫先生的方案有點像套娃。要守某地,則必須往前走一步,守某處。這其實是預留出戰略空間。
而明朝只守山海關,最大的好處是什麼?節省了每年四五百萬兩的遼餉。這是明朝財政的大窟窿,明末農民起義的根源之一。三餉可是包含遼餉的。
所以,不僅是崇禎年間的文臣武將們在爭論,幾百年後的歷史愛好者也在爭論。
所以,網路上就會有一種論調:孫承宗其實不太行。這算什麼戰略家?搞這麼大的財政窟窿出來。而王在晉才是被歷史湮沒的人才,很行,軍事家。
真的如此嗎?
…
…
昭和殿中,隨著崇禎的沉吟、調整情緒,一片寂靜。
話說,天子這個模樣,王在晉心裡才真是不斷的打鼓。要說天子震怒,那也就是一刀的事!
他怕死,今日就不來西苑求見。滿朝官員誰不知道孫承宗、袁崇煥都是天子面前的紅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