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克勞塞維茨
當軍事行動被政治因素干擾而被迫做出的決定,對軍人本身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悲劇。
1948年底的淮海戰役,當戰局不利的杜聿明在反覆告訴凱申公“打就不能撤,撤就不能打”的前提下,得到了較為穩妥的撤退的命令。在他奇蹟般的從粟裕的眼皮底下把近30萬大軍從徐州安全撤出後,卻突然得到凱申公讓他帶著這隻士氣低落的敗退軍隊去解救黃維兵團的命令,導致這隻國軍最後的生力軍在杜聿明難以理解的絕望中一頭扎回了正在追擊的解放軍主力裡,最終在陳官莊灰飛煙滅,而他們要拯救的黃維兵團在那之前早就已經是全軍覆沒的命運了。
被俘後的杜聿明對這道導致他全軍覆沒的命令是深惡痛絕。只是凱申公也有自己的苦衷,那就是棄黃維兵團於不顧帶來的政治影響遠比軍事影響要惡劣的多——即使當時所有的證據都說明黃維兵團已經沒救了。只是對本來就已經有“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傳統的國軍,如果再遇上這種連黃埔門生都能由總裁親自下令“放棄”,坐視其被解放軍消滅的情況,那麼以後就連嫡系的黃埔軍恐怕士氣就會更加低落,一旦被圍,絕對不會再指望任何救援的。再加上這位總裁有喜歡在地圖瞎上指揮,從不考試實際狀態的習慣,遠在後方的辦公室,看到杜聿明的那30萬人,又有幾個機械化兵團,雖然是撤退出來的,但是自然而然的認為,肯定還有極強的戰鬥力。然而實戰和打電子遊戲還是有差別的,畢竟你指揮的是有思想,有恐懼,會疲憊會失落的人,他們不可能總是機械化的服從命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