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閒看向蔡邕,微笑道:“說說你的看法。”
蔡邕道:“儒道雖然失之於迂腐,但其倡導的仁政思想還是頗有可取之處的。
比如前漢時候的文景之治,之所以大漢能夠物阜民豐,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文景二帝的仁政實在功不可沒啊!”
劉閒摸著下巴道:“嗯,現在許多儒生也是喜歡拿文景之治來說事。
不錯,文帝景帝這兩帝的時候確實把國家治理的很好,儒生總喜歡將這些成就說成是儒道仁政所取得的。
其實,這件事情恰恰是文景二帝在利益平衡上取得成功的經典案例。……”
蔡邕流露出不解的神情。
劉閒揹著手看著大廳外面,道:“文景二帝的治理之所以成功,主要得益於兩個政策,一是輕徭薄賦,二是整頓地方吏治。
那麼問題來了,文景二帝為何要這麼做,難道僅僅因為他們覺得這麼做是實現了儒道的仁嗎?
其實,輕徭薄賦,就是國家將利益讓給百姓,而整頓吏治就是保證這樣的行為不至於受到阻礙。
國家讓百姓得到了利益,百姓溫飽無虞,自然心中感激滿意,滿意了,天下自然安定。而安定的環境反過來又必然促進農業生產以及商貿活動,國家的賦稅也就得以增加。
國家收入增加,便能夠採取更多的對百姓有利的政策。如此產生良性迴圈,國家自然大治。這和仁或者不仁,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
儒道的仁,說白了,就是為上者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下面的民眾百姓施以恩典,將一種明明共存共榮的關係變成了君王對於百姓的恩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